111.JPG 13893.jpg

本書是“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的第一本,以語錄的形式記錄了李小龍生前對哲學、武術、表演、生活等方面的所思所悟。李小龍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就是一個有著真 功夫的武打明星,而在瞭解他的人,及其親友和弟子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富有哲學精神的睿智的導師,正是在他不斷的自我求索中,實現了自己在武術、哲學和表演 上的成就。從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小龍汲取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佛教、道教的知識,並從中昇華出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用以指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這些哲 學思想是平易近人的,對現在的年輕人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正是由著這平易近人,這本書更像一本勵志讀物,簡單而富於哲理,既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瞭解自 己的潛力和成功的方法,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瞭解了李小龍不為人知的地方。

 

---------------------------------------        

第一節

      序 言

  李小龍的哲學

  琳達- 李- 卡德威爾

  李小龍啟迪、激勵了許多人。影迷讚歎他的個人魅力,習武者敬佩他對實戰的深刻理解,還有很多人從他的哲學之中得到指引,通過武

  術實現身心合一,從而進入生命之道。李小龍在大學期間的哲學進修只是一個起點,他由此開始了自己作為

  一名重要思想者的終生探索。他從不讓自己被任何特定的文化或哲學所局限。相反,他冷靜而貪婪地閱讀數百本關於各類哲學的書籍——西方、東方,古典、現代——努力汲取那些有助於自己精神成長的智慧原則。

   在這個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李小龍發展了自己的個人哲學,其核心主題是通過更深入的自我認識來達到精神的解放。要把握真理與現實,就必須擺脫先入為主 的成見、偏頗的歧視以及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武術只是一種載體形式,是李小龍發展自己潛能並與他人分享的一種方式。作為藝術的導師,李小龍有一種特殊的天 賦, 他常說:“教師不是真理的給予者,而是一名嚮導、一名指向真理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靠自己去發現真理。一名優秀的教師僅僅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對於他的 新學生,李小龍總是會講述一個著名的故事——“傾空茶杯”:

  有一次,一名學者拜訪一位禪師,向其求教禪學。當禪師講話時,學者總是頻頻打斷他:“哦,對,我知道的。”最後,禪師停止了談話,開始

  序 言

  為學者敬茶,然而,在茶水倒滿杯子並開始溢出之後,禪師仍然繼續往杯中倒茶。“滿了!杯子裏再也盛不下更多的茶水了!”學者阻止道。“我當然知道,”禪師回答說,“但如果你不首先傾空你的杯子,又怎麼可能嘗到我的茶呢?”

   李小龍從來不會全盤接受任何一種特定的武術或哲學風格,因此他也鼓勵學生不要毫不懷疑地接受他的教導。他的主要觀點是:要讓一個人的心靈、態度與感覺保 持柔軟與包容,並同時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個質詢、辯證、實踐的過程不僅會使一個人瞭解自己身體的優勢與不足,還會使他發現基本真理,以幫助他成長並達 到精神、心靈、身體緊密結合的和諧境界。

  李小龍的教導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們。他經常“擾亂”習武者,顛覆他們既有的訓練形式,從而 引導其反省自己對哲學教條的盲目接受。那些接受李小龍私人訓練或者通過李小龍的文章瞭解他的人,均被激勵去發展他們的潛能、突破之前的限制、調整他們的心 靈與身體,直至讓信心克服恐懼。

  李小龍以自己為例,鼓勵他的追隨者要在生活中充滿創造性。“環境?” 他笑著說,“我自己創造環境!”在他奔向目標的途中,李小龍拒絕被災難所阻礙。他的答案是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例如,當他因背傷而被迫困在床上達六個月之 久時,就利用這個機會來整理自己的訓練方法和哲學思想,並寫下了數冊文章。(編者注:除本書之外,還可在“李小龍圖書館”系列叢書《截拳道——李小龍武道 釋義》與《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中看到類似的文章。)
  李小龍是那種為某種目標而生的人,他所實現的目標甚至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偉大。李小龍的精神作為一種推動力,將繼續激發年輕人關注並培養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將他們內在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出來。正如許多崇拜者所說——“李小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

第二節

導 言

  自由心靈之書

  約翰- 裏特

  實現自己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情。我的個人建議是,希望人們去實現自我,而非實現自我形象。我希望他們去向內在觀照自身,以誠實地表達自己。

  ——李小龍

  李小龍改變了世界——以他的卓越光芒,改變了武術界、亞洲與美國電影界,以及無數學生與崇拜者的個人世界。這可不是短暫的影響,

   數十年來,李小龍持續不斷地啟迪、激勵著各行各業人們的心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他的思想感興趣,越來越多的人把他視為當代的哲學家與理想主義者,在他 的語錄中發現治癒當代問題的藥方,並把他看做自律、力量與智慧的模範。李小龍的哲學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景象:一個進步的世界,沒有苦難的世界,得到完美 啟迪而不復有無知、迷信與腐朽的世界。用李小龍的話說,那是一個充滿“愛、寧靜、兄弟情誼”的世界。

  對李小龍來說,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的學院中的專業領域,而是每一個普通人通向心靈之旅的入門途徑。它闡明了人類一切可能性的最大界限,消除了猶豫與不安的陰影。與那些滿足於追隨、模仿的人不同,李小龍強調要親自去規劃通向真理的進程,並鼓勵那些希望分享其智慧的人同樣去

---------------------------------------

第三節

  導 言

  做。李小龍推崇個人權利與個人發展,二者都強調個人的基本權利,他還探討一些更深刻的事——全人類的公平,打破國家、種族、階級等人為的藩籬,從而實現真正的兄弟情誼,使人們能夠獨立、平等地共同生活在和平之中。

   李小龍拒絕盲目地服從于外在權威。他強烈要求人們實現自我及自我生活的最高價值,他高度讚譽“生活的藝術家”——那是依自己的判斷而生活、孤立卓絕以對 抗傳統及公眾觀點的一類人。李小龍指出:“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所模仿的物件,而不是相信自己所創造的東西”,其結果便是,我們被鼓勵——也被指令——向自 己之外的任何人尋求答案,來解決困擾自身的諸多問題。太多的人感到困惑,不知道應該去相信誰,他們懷疑自己的本能,不確定自己的未來。心靈被困,頭腦受 阻,任由他人支配,甚至任由他人來決定什麼才是“真正”的問題。

  《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以下簡稱《醒思錄》)是寫給心靈自由 者的書,心靈自由者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為生命之本,而不依賴於那些斷言生命及生活方式的教條或規則。《醒思錄》包括八個部分、七十二個主題、八百二十五條警 句,獻給那些在陳詞濫調的教條中尋找真理但卻一無所獲的人們。在《醒思錄》中,你會發現李小龍並沒有給出簡單的答案和具體的方法來幫助你準備好自己的道 路。如果你處於痛苦、沮喪、焦慮之中,你可以在書中找到深刻的評論與見解,讓你更加堅強,並撫慰你不安的心靈。

我 該怎麼說呢?簡單來講,因為李小龍的話對我以及數以千計的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人們產生了同樣巨大的影響,這些人寫信或發送電子郵件給李小龍教育基金會, 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顯而易見,他們想要瞭解李小龍的思想,因為李小龍敢於說出其他人只敢想而不敢說的話,他的坦率消除了我們的不安與恐懼。李小龍能夠用簡 單的句子表達深刻的思想,使之更加利於傳播,他的每一句話都像一座山巔,提供了更高的視角以觀察生命方式與生命奧秘的演變。極其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深刻的 思想只是一個年輕的三十二歲生命的智慧結晶。

  本書書名中《醒思錄》取自李小龍在閱讀克裏希那穆提的著作《最初與最終的自由》後,寫下 一系列格言時所擬的標題。將“醒思錄”寫在紙上(後來是錄音)是李小龍在香港早年歲月中長期堅持的一個習慣。本書收錄的“醒思錄”均摘自李小龍與記者、朋 友、同事之間的談話採訪與通信。其中有一些是李小龍已經要求列印出來的——或許覺得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另外一些是草草記下的,以免在他的頭腦中一閃即 逝。還有一些是他閱讀時批註在書頁空白處的。“醒思錄”就這樣成為他思想的結晶,他也由此被視為一名特殊的作家或哲學家。

  李小龍的私 人圖書館收藏了大量不同主張的偉大哲學家與不同文化的聖賢名人的著作,這使他能夠廣泛地瞭解各類人——而不僅限於他所認識的身邊人——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快 樂與痛苦的。對於像李小龍這樣的人來說,這些不同的觀點僅僅是一種工具,他們希望去體驗各種思想,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清晰,而不是在生命變得盲目與不明確之 後獲得某些結論。李小龍認為,在通常情況下,一個武斷的結論僅僅是一個點,思想的遠航將會在此停留。

  李小龍以格言警句作為他慣常的教 學形式和寫作方法,本書延續了這一風格。本書可以像巴特利的《常用名言警句》那樣去閱讀。但是,一個人最終能夠從李小龍那裏獲得何種啟迪,與他對李小龍的 關注的持續程度直接相關。李小龍總是選擇與單獨的個人進行交流,而且,他的寫作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個人感受,而不是作為武斷的教條或為反駁某人的 論點而寫。李小龍深諳哲學中“多與少”之要義,因此,他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格言——非常優美地勝過那些傳統哲學沉悶複雜的著作,給那些習慣於純粹哲學與 認識論之枯燥文風的人們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這些格言的目的在於喚醒心靈並付諸實踐,而並非抽象的理論——儘管抽象的理論也許是有效的。正如李小龍在他的 一句格言中所說:

---------------------------------------

第四節

導 言

  行動才是一個人的實際結果,而非思想,無論思想有多麼華麗。

   李小龍的格言包括諸多方面的內容,本書以人們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生命”作為開始,然後,依據各個不同主題,按照常規順序,設置各部分內容,以喚起人 們對內在問題的覺醒。李小龍的格言將迫使讀者從現在開始去思考自己的問題,並由這些問題引導個人去得出自己的答案。李小龍總是激勵他的學生(無論在教室裏 還是在他的文章中)不要贊成也不要反對——只要成長。

  李小龍向我們揭示了傳統觀念的不足,但更多時候,他對自身、對虛假真理進行持續 不斷的質疑。正是這種質疑為真正的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正如李小龍所說:“在比較之中,新鮮的事物自會生長。”李小龍堅定地認為,即使他知道答案,即使 他把答案告訴我們,這答案也絕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幫助。換言之,根據李小龍對生命的認識,你必須苦苦思索這些答案對你自己的有效性。李小龍的思考方式屬於他 自己,他所提供的答案對任何其他個人都毫無價值,除非這個人對問題與答案均進行了獨立的質疑,並最終掌握了答案的有效性。正因如此,李小龍的哲學文章能夠 如此成功地作為一種工具,引導你進入自己的心靈、進入哲學的聖域。

  探究與質詢的過程是重要的,但它們必須伴以敏銳的理解——因為我們 的設想與信念在事實上是開放的,必須接受永久的質詢——我們的“結論”並不佔據特別的地位。它們只不過是在通向更深質疑的漫漫長路中的補給站,我們必須繼 續去質疑,質疑貫穿我們全部的生命歷程。由於意識到他的個人觀點很容易被自己的學生們化為教條,李小龍選擇採用蘇格拉底問答法來激發他的學生(如今則是他 的讀者)從內心出發來面對或處理困擾他們自身的現實問題。李小龍強調,如果說有方法,那也只能是別人的方法,而非你自己的。追隨別人的方法,其結果將會帶 你遠離那本已潛藏在你內心深處的真理。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自由的心靈絕對不能曲解任何書籍——包括本書——及其關於真理的內容,否則它只會成為另一個外 在的權威,正如李小龍所指出的:

  尋求真理,需要獨立的質疑,勿依賴於他人的觀點或書本。

  或正如李小龍在他最後一部電影《龍爭虎鬥》中所提醒的:

  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不要只盯著手指,否則你會錯失整個美麗的夜空。

  本書的目的是雙重的:讓李小龍與你交流,讓你與自己交流。李小龍關於教育的如下忠告是極為中肯的:

  生活是各種關係的持續過程,因此,請跳出那些孤立的、既定結論的硬殼,去直接關注它們所表達的內容。記住,我不求你的附和,也不要影響你。所以,切勿把你的心靈拘泥於“這就是這”或“那就是那”。如果你從現在開始學會自己去探究每一件事,我將會更加滿意。
  李小龍在本書中與你的交流要靠你自己去理解,它單獨地適用於你,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解釋、去運用。

  尋求真理,需要獨立的質疑,勿依賴於他人的觀點或書本。

  ——李小龍

  導 言

---------------------------------------

第五節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一

  馬明達: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華南師大體育科學學院客座教授、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客座教授,廣東省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李小龍研究會會長。

   李小龍去世已經三十多年了。在中國,在全世界,李小龍仿佛依然活著,依然雄姿英發,光芒四射,為無可計數的人們所尊崇,為許許多多的“龍迷”頂禮膜拜! 當前,新一輪的“龍熱”正在全國湧起並走向高潮。令人欣悅的是,在崇拜者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品質”也在明顯提高,也就是說崇拜更趨於理性,認識在逐步深 化,總體上說“龍熱”的學術含量比之以往有了明顯提高。不少研究者從技術層面上升到了學理層面,上升到對李小龍武學思想及其淵源的深入研探,也開始注意把 李小龍擺在一個特定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探索“李小龍現象”的文化內涵及其現實意義。這是一個可喜的轉型,是一個有前景的學術趨向。

  在我看來,新一輪“龍熱”的出現不是突如其來的現象,它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有著一定會出現的必然性。概括而言,它與中國武術——主要是競技武術目前的尷尬境遇有直接關係,在對李小龍的思念和崇敬的熱潮

  中文版序

  中,寄託著人們對中華武術前景的期望和憂慮,也含有一定程度的不平之鳴。對此,我願意談談我的一些認識,聊供讀者參考,也希望有助於加深大家對李小龍的認識。

   當代所謂“競技武術”早就衰象畢露了,現在又因為入奧失利而更趨落寞,練者寥落,市場日縮,全靠全運會專案的優勢地位和管理體系的支撐而維持其存在。目 前各省專業隊已所剩無幾,加上高校的“特招生”等,全國專業和半專業的運動員總數不過數百人而已,且後繼乏人。與此相比,從鄰國傳來的跆拳道、空手道等卻 在中國大行其“道”,愛好者摩肩接踵,全國上下隨處可見,專業隊、俱樂部也越辦越多,這與“競技武術”的冷落局面恰成鮮明對照。同樣都屬於東方“武術”類 的運動項目,而且都可以尋根溯源於中土,或者說彼此間有著深遠的淵源關係,為什麼此消彼長,一冷一熱,竟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這令人困惑不解。

  實際上這一情景由來已久,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競技武術”的弊端早就為人們所指議,無奈主管部門仍一門心思寄希望于它的申奧成功,指望著“一登龍門,身價十倍”的奇跡發生。然而,敗局從一開始就注 定了。選定“競技武術”作為申奧項目,本身就是一個缺乏深思熟慮的舉動,反映了當事者對我國民族體育的大結構和專案優勢所知甚淺,研判不准,故而有此戰略 性的失誤。自從武術被切割成“競技”和“傳統”兩大塊以來,主管部門的重心一直在“競技”一邊,對之百般護持,並一力強化其以高、難、新、美為發展方向的 “競技特點”,導致原本還有一定武術味的“規定套路”等,越來越舞蹈化、體操化,成了只有專業隊員才能爭奇鬥巧的一種特殊技藝,與中華武術固有的文化特性 和價值追求分道揚鑣,漸行漸遠;與大眾愛好者也拉開了距離。問題還在於,當事者重術輕學,一向忽視理論研究,以至連號稱“精心編寫而成”的入段、晉段考評 的必讀教材,也是錯誤百出,令人哭笑不得。理論上的淺薄化導致技術導向的謬誤,為提高“難度”和“競技性”,竟不惜對武術實行變性手術,比如在太極拳裏增 加跳躍平衡動作,讓民間練家瞠目結舌,不知所云!以“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的評分方法定名次的“競技武術”, 只能拿“博大精深”、“天人合一”一類虛飾之詞作以解釋,含糊其辭實際上表明心中無數。至於“特設項目”、“表演項目”之類,儘管煞有介事,卻沒有任何實 際意義。我們得有勇氣承認,“競技武術”的申奧失敗,讓我們丟掉了有中國項目進入奧運的一次絕佳機會,我們為此等待了數十年之久,現在卻坐失良機。最近有 官員宣稱:“武術入奧或需十年。”這雖然仍舊是敷衍之詞,但語言相對平實,算是有了進步。

---------------------------------------

第六節

北 京奧運使中國人無比歡騰,人們至今還在回味著每一塊金牌帶來的喜悅和自豪。然而,中國成功舉辦的奧運會上,卻沒有屬於中國的項目,這無論如何是一個銘心刻 骨的遺憾!特別是一想到東京奧運會柔道入奧,漢城奧運會跆拳道入奧,就更加不平衡,難以心安理得。英國宣佈,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將以空手道等五個項目 作為備選項目,“競技武術”依舊榜上無名。假如空手道增補成功,日本在奧運項目中將擁有兩個項目,成為當之無愧的東方體育文化的代表之國。想想看,我們連 一項都沒有,難道我們的祖先沒有留給我們體育遺產?我們除了“競技武術”就沒有別的傳統項目?或者說我們的武術除了翩翩起舞的“競技武術”外,就沒有其他 形式,沒有更符合奧運精神的比賽形式?坦誠講,奧運無中國專案,不但與我們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積澱不相稱,也與我們今天的國際地位和體育實力不 相稱,這不僅僅是我們的遺憾,恐怕也是奧運大家庭的遺憾,是不斷強調多元發展的世界體壇的美中不足。當下,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關心這個問題的人漸漸多起 來了,人們開始尋思其中的緣故,思考我們在選定申奧專案上到底有沒有失誤,尋思“競技武術”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奧會就是不肯接納?

  話題回到李小龍。

  在我看來,正是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在“競技武術”極度落寞之際,社

  中文版序

   會上湧現出了新一輪的李小龍熱,同時也引發了“功夫熱”和“國術熱”。在一定程度上,“龍熱”可以看作人們對武術申奧失敗的回應,裏面還包含著對中國武 術尷尬境遇的不平之鳴,包含著人們對以武術為代表的整個民族體育前景的深思和期望。通過對李小龍的追思和敬仰,再一次想到他的截拳道,以及他通過截拳道所 表達的武學思想和所追求的武學境界。我們不妨做點比較,到底是哪種形式更符合傳統的武術精神,也更容易被世界所認同呢?是以評比代替競賽的“競技武術” 呢,還是李小龍的有練有打、練打結合的截拳道呢?顯然,李小龍的截拳道更具有中國武術文化的根源,也更符合西方體育價值體系中的競賽觀,因為它是立足於世 界武壇並且在相容並蓄的運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儘管截拳道也不是無懈可擊,不能說是最完善最成熟的武術形式,但它的思路是正確的,技術體系建構於刪繁就 簡、取精用宏,又融觀賞、愉情、健身與手戰之道為一體;也曾經風靡世界,擁有大量的愛好者。因此它完全有資格代表中華武術躋身于世界武道之林。更重要的 是,以截拳道的研創為基礎,李小龍首先提出了綜合搏擊的理念,並大膽付諸實踐,探求發展之路。這在全世界具有首創意義,當代風行全球的各種綜合性搏擊比 賽,可以說無不導源于李小龍“綜合武術”的思想,所以當今世界上所有綜合武術的追求者無不尊李小龍為傑出的先行者。

---------------------------------------

第七節

縱 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武壇風起雲湧,在西方拳擊鼎盛之時,東方的武道也勃然崛起。柔道、空手道先後進入美國後,以其隆重典雅的儀禮令美國人耳目一新, 東方武道的文化意蘊顯現了巨大魅力,很快就風行起來。晚出的跆拳道也緊隨其後,登上美洲大陸,通過嚴謹的推廣模式而穩步前進。拳擊一統天下的局面終於被打 破,武壇上出現了東西方搏擊項目並駕齊驅、旗鼓相當的局面。正當此時,來自香港的李小龍以一個中國武術家的身份,以美國為擂臺,雄心勃勃,英氣淩厲,舉起 中國功夫的大旗,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推出了截拳道的技術與理論體系,並且以獨特的傳播與訓練方式,吸引了大量追隨者。“振藩國術”和“振藩截拳道”的大名不 脛而走,其發展之快如同奇跡。我們都知道,截拳道是對中國傳統武術的提煉與熔鑄,它包含有詠春拳、洪拳,也有北方的多種拳法,同時亦不必諱言,它也吸收了 其他搏擊技術的優長,表現了以武術為本而多元相容的特點。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在龍爭虎鬥的美國搏擊賽場上,李小龍是極少數為大家公認 的傑出人物,是眾多的國際武術家中唯一受到東西方武林共同敬仰的人物。大家尊他為“武之聖者”,尊他為“武哲”,就是因為他深深紮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以 中國古典哲學為智慧之源,又能在交流中擇善而從,吸納多方滋養,不但技藝超群,更重要的是有思想、有追求、精力充沛、才華橫溢,是名副其實且特立獨行的武 林英傑。我們必須指出,比之於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李小龍和他的截拳道所缺少的是國家的支持,是華人社團與財力的大力扶助。這是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造成 的巨大遺憾,加上他的英年早逝,這就平添了李小龍事業的悲壯色彩,真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小龍是名副其實的孤膽英雄,他以單槍匹 馬、單打獨鬥的方式,承擔了本來應該由國家,或至少是由群體去做的事情,以一人之力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武學豐富的哲理和無比精巧的技藝,最終使“中國功 夫”名震寰宇,令全世界都為之傾倒,對之仰慕!這是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忘記的。儘管截拳道沒能像空手道、跆拳道一樣,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運動專案,進而榮登奧 運殿堂,但李小龍所走過的路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他的一切成就和截拳道體系,是我們應當倍加珍惜的資源。

  我們對李小龍的認識是逐步加 深的,但這一過程相當緩慢。迄今為止,許多人對他的認識仍然不全面,甚至很不準確。一般人心目中的李小龍只是一個優秀的武打明星,一個武功高強的演員。這 其實與真正的李小龍之間相距甚遠,與西方人、日本人心目中的李小龍也大不相同。造成認識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國內,李小龍和他的截拳道一直處在民間 自生狀態,一直沒能進入由官方掌控的武術管理體制,沒有被吸收到官辦的武

---------------------------------------

第八節

中文版序

   術比賽活動中,也不被官方的段位制所涵蓋。在中國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國家管理體制的支持,相關的宣傳與傳播都是業餘的,影響力自然很有限。所以, 我們不能不說就截拳道的練習者而言,數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減少。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第一手資料和重要研究成果的引進上,我們一直行動遲緩,很多有價值 的書刊,至今還沒有譯介到國內,這對提升國內的研究與宣傳水準,是非常不利的。

  大多數人對李小龍的認識主要來自他拍的武打片,可以說 他的電影形象先入為主,深得人心,這無疑是李小龍的成功之處,但也有一定的負面效應,對大眾的認識起了某種導向作用。後來又有了一系列技術的和傳記的讀物 問世,各種逸事傳聞、小說影視也紛至遝來,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毋庸諱言,這些東西明顯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有些是相對嚴肅的編譯之作,有些則是商業 性的輾轉稗販的東西,立意低下,定位偏移,甚至有許多虛妄不實之詞混雜其中,以低級趣味和奇談怪論來取悅大眾讀者。沒有官方支持,進不了高等學府,李小龍 研究工作同樣處於民間狀態,隊伍很小,成果寥寥無幾。截拳道愛好者缺少優秀教練,與他人的交流也很有限,多數局限於表像的模仿。雙截棍的演練尤其如此,往 往僅以技巧取悅觀眾,正如古人所謂“只圖人前飾觀”,不是真有功夫的實學。青少年愛好者往往對他的武學思想瞭解不多,對他的胸襟和學養,對他豐富的精神世 界和高遠的人生追求都知之不多。

  可喜的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儘管變化姍姍來遲,但終究還是出現了。隨著新一輪“龍熱”興起,國內 的李小龍研究有了令人欣慰的新動向。一個重要的標誌是最近美國人約翰- 裏特編著的《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一書終於在國內出版了(注)。此書的面世,立即使中國讀者耳目一新,對李小龍有了全新的認知。通過這本書,人們第一 次讀到李小龍的筆記、書信和他寫的若干首詩,那些詞句清新而寓意深邃。國內的“龍迷”第一次得知這位勇敢善戰、一往無前的英雄,竟是如此多才多藝,且具有 哲人睿智和詩人的襟懷,這在同時代的中外武術界卓然而立,罕見其儔。所以我曾經以“壁立千仞”來形容他的存在,比擬他在特定時空條件下所建樹的偉大業績。

   約翰- 裏特(John Little)是美國“李小龍基金會”的前主席,多年來積極從事李小龍的研究,又師從李小龍的親傳弟子黃錦明先生學習截拳道。他論著甚多,成就突出,是當 代世界上最具權威的李小龍專家之一。由於得到了李小龍家人的同意,他有機會閱讀了李小龍的大量藏書和讀書筆記,以及許多未刊手稿和通信等珍貴資料,加上他 的勤奮不懈和精研覃思,使得他的著作——包括對李小龍遺稿的整理和他本人的論述,對於解讀李小龍的生平和思想具有一定的經典意義,在世界各地擁有大量讀 者。中國的“龍迷”一直期盼能讀到約翰- 裏特編著的書,通過裏特的書,觸摸到出自李小龍之手之口的第一手資料,從而直面其人,聆受其教。但主要由於版權方面的原因,這一期望久難實現。值得慶倖的 是,《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出版後,國內的李小龍愛好者大受鼓舞,有人聞風而動,援引同道,籌措資金,下決心把約翰- 裏特的其他幾本書也都譯介進來。而這項工作的主要發起人和推動者是湖南婁底瀟湘職業學院的校長郝鋼先生,還有他多年來志同道合的朋友陳琦平、朱建華二位先 生。我對其中的原委略有所知,以為有必要給讀者做些介紹。

---------------------------------------

第九節

在 國內的李小龍愛好者中,郝鋼、陳琦平、朱建華三人的名字大家並不陌生。他們是國內最早的“龍迷”中的中堅人物,素有“三劍客”的雅譽。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他們就曾遠渡重洋,專程到美國西雅圖為李小龍掃墓,並與李小龍親屬和幾位高足弟子建立了密切的關係,至今保持來往,情誼如故。更重要的是,他們各自從不同 角度,在李小龍研究和截拳道傳播上做了許多事情,不但撰寫了大量論文和著述,而且開門立戶,勤懇教學,逐步培育成了一個擁有大量學員的截拳道系統。特別是 郝鋼先生,二十多年來,一直以李小龍精神為楷模,以截拳道為教材,堅持辦學,努力造就品學雙優、

  中文版序

  文武 兼長的人才,使李小龍的精神財富服務於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他所創辦的瀟湘職業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數千人規模的高等院校,也成為目前 國內最大的截拳道基地。李小龍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已經深深紮根於瀟湘大地,在芙蓉國裏展現風采,枝葉長青!

  正是在郝鋼 先生的慷慨支持之下,又有陳琦平、朱建華等人的鼎力襄助,約翰- 裏特的其他幾部書,即《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截拳道:李小龍武道釋義》、《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功夫之道:李小龍中國武術之道研究》等,都 已順利解決了版權問題,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翻譯工作,即將陸續出版。毫無疑問,對廣大中國“龍迷”而言,對加深國人對李小龍的認識和提升李小龍研究水 平而言,這的確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盛事,是一件大有意義的實事。時值李小龍七十歲冥壽在即,也算是中國的李小龍追隨者對這位武壇先賢的一份祭奠之禮吧!

  謹承郝鋼、琦平、建華諸友之囑,要我為《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譯本寫點東西,良意難卻,故拉雜寫了上面一些感言,也寫了一些對中國武術現狀的一己之見,漫無系統,實不足以為“序”。所言或有不當處,尚請讀者見諒。

  馬明達               2008 年11 月于暨南大學說劍齋

  注:約翰- 裏特《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劉軍平譯,南海出版公司,2008 年3 月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二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拜師詠春拳宗師葉問,受藝于師兄黃淳樑。他“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獨闢蹊徑,創立截拳道,將中華武術傳播於世界。孟子曰:“天 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李小龍少年時期,即參演過二十餘部電影中的配角,在他赴美國之前,參拍了《人海孤鴻》, 被著名導演張徹稱讚為“有足夠的明星氣質”。李小龍在美國西雅圖中學結業後,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學系(被列入1999 年百名《世紀校友》)。《兵略》雲:“將者,必獨見獨知。”李小龍所創截拳道,稱為“無形之形,無式之式”,“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清代著名書 畫家苦瓜和尚雲“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雲:“非才之難,自用者實難。”李小龍讀大學期間,
  即出版了英文的功夫書籍,開始傳授武術,進入荷裏活(即好萊塢,編者著)參演了《青蜂俠》、《盲人追凶》等。1971 年,返回香港,主演了《唐山大兄》、

  《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等,可謂“膽力絕眾,材略過人”。李小龍所著《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蘊藏著文能服眾的哲理, 所著《功夫之道》深含武能威敵之精神。

  李小龍在事業騰飛,名聲顯赫之際,仍念恩母校聖芳濟書院,於1973年2 月28 日,到校拜見培育他的老師和同窗校友,這種念舊思故之深情厚誼,充分體現了他的俠肝義膽。

  《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美國人約翰- 裏特編著了《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一書,描述了李小龍在功夫、哲學、心理學、詩歌、截拳道、表演藝術等諸多方面的才學,充分體現了他的德藝雙馨。

  1973 年7 月,在三十二歲而立之年,一世英豪李小龍在香港不幸猝逝!時逢李小龍誕辰七十周年之際,中外武術界、影視界,各界熟知李小龍者,可謂“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朱鶴亭(玄鶴子)戊子年季秋月於香港

  中文版序

---------------------------------------

第十節

憶 述

  李小龍思想

  他首先是一名導師。他傳授哲學,傳播知識與智慧。李小龍真誠地燃燒自己的生命、證明自己的信念——這是將熱忱轉化為行動的典型範例。無論你做什麼事,都要投入全部的真誠與熱情。他確實影響了我。

  ——卡利姆- 阿卜杜拉- 賈巴爾(Kareem Abdul-Jabbar)

  (李小龍弟子,有“天鉤”之稱, 前美國NBA 超級巨星)

  李小龍的哲學似乎總是回歸到禪學的源頭,在那裏,彼此矛盾的觀點描述著簡單的真理。李小龍的教學是沒有教學的教學,他不是教師,卻是我所知道的最偉大的教師。

  ——斯特林- 斯裏芬(Stirling Silliphant)

  (李小龍弟子,美國好萊塢奧斯卡金像獎編劇,前美國國家擊劍隊隊員)

  對於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就算他從未考慮過,他也能不假思索地給

  出正確答案。李小龍能夠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全面的內容。如果他看到你正在被某事所困擾,他總是知道應該對你說什麼。似乎他總能驅除你的“心魔”。如果你在害怕某事,李小龍就會看出來,並且說:“哦,你害怕它,

  憶 述

  不妨這樣來看待它吧..”他會改變你的整個想法。李小龍對每一件事都有透徹獨到的見解。

  ——鮑勃- 布裏默(Bob Bremer)

---------------------------------------

第十一節

(李小龍弟子)

   我認為李小龍是一個極富才華的、卓越的生活哲學家。他深深地瞭解自己是誰。他對人們的忠告是“認識自己”。他所擁有的才能都緣於對自己的瞭解。他和我曾 經就此展開過長久的討論。無論你要做什麼,如果不能認識自己,就絕對不可能在生命中有任何的提高。我想,這正是當今卓越人才的特徵——認識自己。

  ——斯蒂夫- 麥昆(Steve McQueen)

  (李小龍弟子,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好萊塢國際巨星)

  我們花幾個小時共同工作,然後再花幾個小時討論很多事情。他從不讓生命游離於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外。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個能夠將生命昇華為藝術的人。

  ——詹姆斯- 柯本(James Coburn)

  (李小龍弟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好萊塢國際巨星)

  序 言

  李小龍的哲學

  琳達- 李- 卡德威爾

  李小龍啟迪、激勵了許多人。影迷讚歎他的個人魅力,習武者敬佩他對實戰的深刻理解,還有很多人從他的哲學之中得到指引,通過武

  術實現身心合一,從而進入生命之道。李小龍在大學期間的哲學進修只是一個起點,他由此開始了自己作為

  一名重要思想者的終生探索。他從不讓自己被任何特定的文化或哲學所局限。相反,他冷靜而貪婪地閱讀數百本關於各類哲學的書籍——西方、東方,古典、現代——努力汲取那些有助於自己精神成長的智慧原則。

   在這個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李小龍發展了自己的個人哲學,其核心主題是通過更深入的自我認識來達到精神的解放。要把握真理與現實,就必須擺脫先入為主 的成見、偏頗的歧視以及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武術只是一種載體形式,是李小龍發展自己潛能並與他人分享的一種方式。作為藝術的導師,李小龍有一種特殊的天 賦, 他常說:“教師不是真理的給予者,而是一名嚮導、一名指向真理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靠自己去發現真理。一名優秀的教師僅僅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對於他的 新學生,李小龍總是會講述一個著名的故事——“傾空茶杯”:

  有一次,一名學者拜訪一位禪師,向其求教禪學。當禪師講話時,學者總是頻頻打斷他:“哦,對,我知道的。”最後,禪師停止了談話,開始

  序 言

  為學者敬茶,然而,在茶水倒滿杯子並開始溢出之後,禪師仍然繼續往杯中倒茶。“滿了!杯子裏再也盛不下更多的茶水了!”學者阻止道。“我當然知道,”禪師回答說,“但如果你不首先傾空你的杯子,又怎麼可能嘗到我的茶呢?”

   李小龍從來不會全盤接受任何一種特定的武術或哲學風格,因此他也鼓勵學生不要毫不懷疑地接受他的教導。他的主要觀點是:要讓一個人的心靈、態度與感覺保 持柔軟與包容,並同時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個質詢、辯證、實踐的過程不僅會使一個人瞭解自己身體的優勢與不足,還會使他發現基本真理,以幫助他成長並達 到精神、心靈、身體緊密結合的和諧境界。

---------------------------------------

第十二節

李 小龍的教導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們。他經常“擾亂”習武者,顛覆他們既有的訓練形式,從而引導其反省自己對哲學教條的盲目接受。那些接受李小龍私人訓練或 者通過李小龍的文章瞭解他的人,均被激勵去發展他們的潛能、突破之前的限制、調整他們的心靈與身體,直至讓信心克服恐懼。

  李小龍以自 己為例,鼓勵他的追隨者要在生活中充滿創造性。“環境?” 他笑著說,“我自己創造環境!”在他奔向目標的途中,李小龍拒絕被災難所阻礙。他的答案是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例如,當他因背傷而被迫困在床上達六個月之 久時,就利用這個機會來整理自己的訓練方法和哲學思想,並寫下了數冊文章。(編者注:除本書之外,還可在“李小龍圖書館”系列叢書《截拳道——李小龍武道 釋義》與《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中看到類似的文章。)

  李小龍是那種為某種目標而生的人,他所實現的目標甚至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偉大。李小龍的精神作為一種推動力,將繼續激發年輕人關注並培養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將他們內在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出來。正如許多崇拜者所說——“李小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第四部分

  成功

  “成功就是當準備遇到機會。機會也許會走向你,也許不會。幸運也許會走向你,也許不會。但如果它們走向你——你稱之為幸運——你最好已經做好了準備。”

  工作(Work)

  【世界的實際性】這個世界是非常實際的。你做的工作越多,得到的回報也越多;你做的工作很少,就不會有回報。

  【為了某種目的之事】只有為了某種目的之事,絕無不為任何目的之事。

  【付出才有回報】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絕無不勞而獲之事。

  【回報來自工作】重要的是我自己對我的工作感到滿意。如果它是一堆垃圾,我只會感到懊悔。

  【不是工作,而是你如何去做】不是你給予什麼,而是你給予的方式。

  【回報與工作成正比】如果一個人不能從中得到益處——成正比的回報——他就不會滿腔熱情地去做任何事情。

  【強烈的欲望為自己創造才能與機會】我們知道才能可以為自己創造出機會來。但有時,似乎強烈的欲望不僅可為自己創造機會,還可以為自己創造出才能。

  【創造美好生活的兩種方式】有兩種創造美好生活的方式。一是努力工作的結果,一是想像力(當然一樣需要工作)的結果。有人也許不相信,但我花費大量的時間讓自己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

  【一個人的美德將反映在他的工作中】一個人的道德價值觀將影響到他的工作會怎樣。當他按照自己應該的方式去行動,他就是幸福的。

---------------------------------------

第十三節

【在工作中獲得幸福】為了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人們需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

  他們必須認同工作。

  -

  他們不必為了工作而做得過多。

  -

  他們必須在工作中感覺到成功。

  【不要在工作中出賣你的原則】我絕不會以任何形式出賣自己,去做我不相信的事。

   【要有所保留】不要投入全部的精力到任何一件事情中。要有所保留。西方諺語說“不要把你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但這指的是物質性的事物。我指的是情緒 上的、智力上的、精神上的。我可以通過自己的生命實踐來描繪我的信仰。作為一名演員,我有許多東西要學習。我正在學習。我把自己的大部分投入其中,但不是 全部。

  【辦公室工作】我絕不要一份坐在辦公室裏的工作,也不要任何一種必須每天八小時、日復一日的工作。我不認為我能夠忍受這種狀態。我不是那種坐在辦公室裏、每天做著同樣的例行公事的人。我必須做那些創造性的、讓我興奮的事情。

  品質(Quality)

  【盡善盡美】我做任何事都不會半途而廢,必須盡善盡美。

  【誠摯地渴望做好】我不願意走錯誤的道路,因為我始終希望自己具有追求品質的堅持力與做好事情的誠摯渴望。

  【回報在行動之中,而非行動之後】我唯一可確定的回報就在我的行動之中,不在行動之後。回報的品質就在我的反應的最深處,在我的行動所依循的自己最核心的部分。

  【品質意味著許多】從我還是個孩子時起,直到現在,“品質”這個詞對我來說意味著許多。不知何故,我明白並且始終誠摯地為它奉獻自己,做出許多的犧牲,向著目標前進;你能夠確信:“品質”本身將始終在那兒。

  【比本職工作做得更多】如果你想適當地盡到自己的職責,就應該做得比本職工作再多一些。

  【盡全力把目標指向完美】每一件事都把目標指向完美,即使是大多數難以做到的事情也一樣;定下這一目標並且堅持不懈的人,將會比那些因怠惰與懦弱而放棄的人更加接近目標。

   【如果你必須成為一個產品,那就成為最好的產品】許多時候,商業社會的人們不再是真正的人,而是成為了一個產品,一個商品。但是,你,作為一個人,有權 利去成為一個最好的產品,不斷前進,努力工作,讓商業社會的人們必須聽你的。你對自己負有個人義務,要讓你變成自身條件所允許成為的最好的產品。不是最大 或最成功,而是品質最好——達到了這一目標,一切都會實現。

  【品質是最具價值的】與其他任何事相比,我最重視的就是品質:盡最大的努力,按照第一名的職責與技能去做。

---------------------------------------

第十四節 

動機(Motivation)

  【想法決定結果】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誰,他在哪里——都必定從小就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如果它未曾進入你的想法那就不會發生。重要的不是在我們的生命中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對發生的事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對於失敗你也要能預見和承認。

  【痛苦主要是自己製造的】快樂和痛苦是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果實。特別是痛苦,主要是自己製造的。我們從來沒有如預想的那般幸福或不幸。超脫一點,按照道家思想,痛苦與快樂是一體的!

  【失敗是一種思想狀態】失敗是一種思想狀態;在把失敗作為事實接受之前,沒有人會真正地失敗。

  【失敗是暫時的】對於我來說,任何一次失敗都僅僅是暫時的,它對我的懲罰是一種強烈的欲望:以更大的努力去達到目標。失敗只不過是告訴我做錯了某些事,它是通向成功與真理的道路。

  【勿選擇去浪費精力】永遠不要為憂慮或消極的想法而浪費精力。所有的問題都將存在——放下它們。

  【洩氣就是失敗】成功和失敗都不是真正發生的事,而是對人內心所產生的作用。除非他自己洩氣,否則沒有人會失敗。

  【問題存在於對痛苦的預想】痛苦本身對感官的折磨要遠遠小於對痛苦的預想。

  【成為你所想的】你習慣性所想像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最終所成為的。

  【瞭解小麻煩與大災難之間的區別】意識到它只是一個小麻煩,它不是大災難,只是一點不愉快,這種意識是深入你自己的一部分,是覺醒的一部分。

  【絆腳石與墊腳石】你希望把障礙變成墊腳石,還是由於你不知不覺中讓消極、憂慮、恐懼等等控制了你,從而把障礙變成絆腳石?

  【改變是由內而外的】我們從轉變自己的態度開始,而非改變外在的情形。

  【拒絕一蹶不振】在中國的商店裏有一種不倒翁,類似你們那裏的一種小丑玩具,它揭示了一個道理:“倒下九次,就第十次站起來。”記住:拒絕一蹶不振。

  【選擇積極】你自己做選擇——你是你自己態度的主人——選擇積極性、創造性。樂觀主義是引向成功的信念。

  【停止消極的內心嘮叨】如果你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就會使它變為不可能。悲觀主義會鈍化你成功所需的工具。

  目標(Goals)

  【目標賦予生命以本質】為某種目標而奮鬥,將賦予你的生命以意義和本質。

  【三個問題】去實現你的努力所能達到的目標。對我來說,這已成為每時每刻最為適當的追求。我不斷地問自己:“李小龍,這是什麼?”“它是否真實?”“你是否真的要它?”

---------------------------------------

第十五節 

【目標並不一定意味著要達到】目標並不一定意味著要達到。它往往只是提供了一個努力的方向。

  【勿害怕失敗】失敗並不可恥,低級的目標才是可恥的。在偉大的努力中,即使失敗也是光榮的。

  【達到成功的第一法則】知道你要什麼。我知道自己的理念是正確的,因此,結果也將會令人滿意。我並不真正地擔心回報,而是開始行動,去達到目標。我的付出將會成為衡量回報與成功的標準。

  當你向一池湖水中扔入一塊小石子,它會激起一連串的波紋,波紋會擴散至整個池塘。如果我為自己的理念制訂明確的行動計畫,就一定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思想即物質】思想即物質,在此意義上,思想可以轉化為與自身等價的物質。

  【以明確的目標來整合思想】我現在開始贊同一句老話:“他能,因為他覺得自己能。”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認為自己能達到目標,如果他能夠把明確的目標、不懈的堅持、燃燒的欲望在心中整合為一體,使其轉化為現實。

  【日常進步】每一天都向著你的目標,至少邁出明確的一步。

  【未來會帶給你幸福】過去的已是歷史,只有未來才會帶給你幸福。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並且創造自己的未來。

  【每一步都更接近目標】我們對生命的控制與保險箱的密碼並無不同。只轉一次旋鈕是不能打開保險箱的。每一步前進或後退都是朝向我們的目標。

  【態度決定高度】你永遠不可能超出你所期望的生命。每個人的今天都是他昨天想法的結果。

  【永遠瞄準你的目標】讓你的精力集中於你想要的,不去理會你不想要的。

  信念(Faith)

  【信念與懷疑】我尊重信念,但懷疑卻會給你以教導。

  【依照信念去行動】沒有行動的信念是死的。

  【應用信念】有行動支持的信念才是有用的信念。

  【信念的力量】有信念支持的思考會戰勝一切阻礙。

   【自我信念】我依賴什麼以生活?我能力所能實現的信念。信念使一個人頭腦中所設想和相信的有可能成為現實。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一個人最終會相信他不 斷重複說給自己聽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如果一個人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一個謊言,他最終會把這謊言當做真理來接受。甚至,他會相信這謊言就是真理。每個人都 會因佔據自己頭腦中的主要思想而成為那個樣子的他。

  【信念是一種思想狀態】信念是一種思想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訓練來達到。信念是可以實現的。

  【培養信念】信念可以通過斷言或重複指令對潛意識進行自我暗示從而得以引導和建立。這是唯一可知的主動培養信念的方法。

---------------------------------------

第十六節 

【信念與理智】我不能也不願“嘲笑”信念,理智是如此的空洞無益。

  譯注:當理智用來懷疑和嘲笑遠大的信念時,它就是無益的,只有用於支持信念時,理智才是有益的。

  【信念支撐精神】信念是精神的支柱,一個人的目標可以由此轉化為相應的現實。

  成功(Success)

  【成功的定義】成功意味著真誠地、全心全意地做某件事。而且你應該幫助其他人達到目標。

  【成功不是幸運】我不相信純粹的幸運。你的幸運必須由你自己創造。你必須知道圍繞在你周圍的機會並且善加利用。

  【成功就是當準備遇到機會】機會也許會走向你,也許不會。幸運也許會走向你,也許不會。但如果它們走向你——你稱之為幸運——你最好已經做好了準備。

  【保持成功心態】也許,人們會說我有過分強烈的成功心態。其實不然。成功屬於那些有成功心態的人。如果沒有瞄準目標,你怎麼可能實現目標呢?

  【爬上成功的梯子是一個幻想】對於(沿著成功的梯子)向上爬的想法,我認為那是非常荒謬可笑的;那只是一個幻想。僅僅坐在那裏空想將會一無所獲。即使在今天我已經成功了,我仍然要繼續發現自己。但我能否“爬得更高”仍然是個幻想。

  【成功的代價】一個人若想成功,就須學會如何戰鬥、努力、忍耐。你將從生活中獲得許多,如果你已準備好為了得到而去大量地付出。

  【成功的最大弊端】成功的最大弊端是失去你的隱私。這是個諷刺,我們都努力變得富有與出名,但當你實現後,就不怎麼快樂了。

  【成功使簡單變得複雜】對許多人來說,“成功”似乎就是天堂,但如今我已被成功包圍後,它並非別的,而只是周圍那些環境使我的先天感覺從簡單、私密變得複雜而已。

  【成功不是目的】記住,成功是一個旅程,不是目的。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會做得很棒。

  【成功的永恆不變的條件】目標就是成功的永恆不變的條件。

  【成功的三個關鍵】堅持,堅持,再堅持。通過每日的練習可以創造和維持力量——繼續努力。

  金錢(Money)

  【金錢的本性】金錢本身沒有確切的本性。人們想讓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金錢是手段,不是結果】必須儘早教給孩子:金錢只是手段,是使用價值的一種形式、一種工具。和所有的工具一樣,它有特定的用途,但不是萬能的。一個人必須學會如何使用它,它能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做什麼。

  【金錢是個間接問題】我認為金錢是個間接問題。直接問題是你的能力或你打算如何去做。當直接問題來臨時,間接的事情也就隨之而來了。

---------------------------------------

第十七節 

【利益的公平分享】許多電影製片人以為我只在乎金錢。因此他們全都設法引誘我,許諾給我大額的金錢,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其實從內心來講,我希望把利益公平分享。

  【好時光不會一直持續】我獲益于父親的金錢哲學。他曾對我說:“如果你今天得到了10 美元,一定要提醒自己明天或許會只有5 美元——所以要做好準備。”

  【正確看待金錢】的確,金錢在供養家庭、購買所需等方面非常重要。但它不是萬能的。

  【享受你的工作是件重要的事】曾經,我想要一切間接的事物——金錢、名氣、宏大的首映式之夜。如今我已擁有或即將得到它們時,所有這些事物卻都已顯得不再重要。我已明白,做一件事是更加重要的。我以工作為樂趣,金錢不過是隨之而來。

  名氣(Fame)

  【明星的幻象】“明星”不過是個幻象。它能使你扭曲變形。當公眾稱

   你為明星,你最好明白,那只是一場遊戲而已。如果你相信並享受那些奉承話(是的,我們都是凡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會如此),並且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同 樣一群人,他們曾經是你的忠實追隨者,但當你不再出眾時,便會很快丟棄你,轉而去追隨崇拜其他的“勝利者”——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有自己的權利(儘管需 要自我質疑,這仍然是你的選擇,你有此權利)。

  【明星升起又隕落】明星升起又隕落。對此無須驚訝。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瞭解自己,所以 在失意後便會沮喪消沉、一蹶不振。他們應該問問自己,是否能有足夠的原因來支撐自己的成功,抑或他們的成功僅僅是一種幸運。如果他們願意沉靜下來,認真檢 視自己,他們會感覺更好。但這只是我自己的經驗,許多明星並不如此。當他們成功時,便開始盲目,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巨星。最終,當幸運離去後,他們 便只能承受不幸。

  【明星的弊端】如今有太多的明星,太少的演員。明星的能量來自票房號召力。很不幸,許多人過度沉迷於此。

  【勿讓成功蒙蔽雙眼】當你成功後,當你出名後,便非常非常容易被所發生的一切蒙蔽雙眼。你留著長髮,每個人都會模仿你,並且說:“很有性格,夥計,這就叫個性!”但如果你默默無名,他們會說:“瞧,這個討厭的小流氓!”

  奉承(Flattery)

  【(自我意識的)兩大弊病】兩大弊病是:騎著毛驢找毛驢,騎上毛驢就不願下來。

  【(過度自我意識的)六大弊病】六大弊病是:

  -

  渴望勝利。

  -

  渴望依賴於花巧的技術。

  -

  渴望展示所學到的一切。

---------------------------------------

第十八節 

-

  渴望恫嚇敵人。

  -

  渴望扮演指定的角色。

  -

  渴望去除一切可能染上的弊病。

  【警惕一直說“是”的人】你知道,有太多的人一直對你說:“是的,是的,是的。”因此,除非你真正地瞭解生活是什麼,這樣在遊戲發生時,你就會立即明白那只不過是一場遊戲——美妙的遊戲而已。但是大多數人寧願對此視而不見,因為謊言重複許多次之後,你也會開始相信它。

   【虛偽的徵求意見者】提出建議或徵求意見,是世上最缺乏誠意的事情。當一個人向他的朋友徵求不同看法時,他其實是期望讓對方贊成自己的觀點,並且讓對方 為他的行為分擔責任。而對方也會按照他的預期,以虛偽的熱忱給他以信心。實際上,他很少真正想要對方的建議,只想要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想要好的名聲而已。 當有人向你徵求意見時,他通常是想得到你的讚揚。

  附錄一

  李小龍年表

  (2008 年11 月修訂版)陳琦平編制

  編者按:在李小龍生平與武學研究這個學術領域,編定

  一份比較詳盡、準確的李小龍年表,意義深遠。它既能夠清晰

  地展現李小龍生平與武學的發展軌跡,又有利於刊校歷年坊間

  各種版本李小龍傳記的部分訛誤、保存一代信史。

  縱觀國內的武術書刊,近二十餘年來已有近十個版本的《李小龍年表》問世,但細讀之下,或多有牽強訛誤,或疏於簡潔草率,殊難令人滿意。

  這些年表當中,除個別編譯自海外權威資料的版本尚較

  準確,多數版本編制粗疏,缺乏詳盡、準確的原始資料依據,

  以及嚴謹、負責的反復考證, 訛傳的成分較多,對讀者產生誤

  導,同時也為李小龍研究史料增添了蕪雜的成分。此外,前述

  年表的另一個通病是——都流於簡略,缺乏翔實的內容,不利於研究者參考。

   2001 年,在參閱了中外大量可靠的李小龍史料後,經多方考證,筆者修訂、增補、編寫了《李小龍年表》第一版,並發表于《武林》2001 年第6 期第15-17 頁。如此,近十余載,筆者曾先後編制、翻譯過兩三個版本的李小龍年表,但隨著新發現的可靠史料的不斷增加,原來所制的年表,自己已覺得不能滿意。本著科 學、求實的治學態度,2008 年11 月,筆者根據當年手稿及近年新見的部分史料,再次將這份年表重新修訂、增補,以饗讀者並向李小龍致敬!

  這份年表,汲取了此前各位海內外研究者的成果,旨在抛磚引玉,希望對推動李小龍生平與武學研究有所助益。不足之處,誠請研究界同仁指正。主要參考書目均附于文後,謹此對參考書目原作者的辛勤勞動致謝!

---------------------------------------

第十九節

1940 年11 月27 日,早晨龍時(辰時,即早晨7 點—9 點之間),李小龍(本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 Lee )出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San Francisco ,又譯“三藩市”)唐人街的傑克森街東華醫院。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原籍廣東順德均安鎮上村,是一代紅伶、香港粵劇“四大名醜”之一;李小龍的母親何愛榆(英文名Grace Lee),原籍上海,是文學家、收藏家、富商何甘棠之女,具有歐亞混血血統。

  李海泉、何愛榆夫婦共有子女五人。依次為:長女李秋源、次女李秋鳳、長子李忠琛、次子李振藩(李小龍)和三子李振輝。

  1941 年2 月,李海泉夫婦帶著剛出生不久的李小龍由美國回到香港。只有三個月大的李小龍生平首次登上銀幕,被父親李海泉抱著在粵劇影片《金門女》中亮相,扮演一名叫“伯父”的嬰兒。

  1946 年,李小龍在香港正式出演了生平首部粵語影片。並由影片《細路祥》漫畫原作者袁步雲起藝名——“李小龍”。從1946 年起直到1959 年離港赴美讀書,李小龍作為電影童星,共在香港出演了18 部粵語文藝片。

  1948 年11 月24 日,參演的《富貴浮雲》首映。秦劍編劇,俞亮導演。羅品超、小燕飛、李海泉、半日安、胡美倫、伊秋水合演,李小龍客串參演,愛群影片公司出品。

  1950 年5 月31 日,主演的《細路祥》首映。左幾編劇,馮峰導演。李小龍主演(所用藝名為“李龍”),湯丸、王桂林、馮素波、伊秋水、李海泉、葉萍、袁步雲、高魯泉、陳惠瑜、馮峰合演。大同公司出品。

  (根據今天可以看到的《細路祥》當年原版電影黑白拷貝的演員表字幕,李小龍在該片中所使用的正式藝名為“李龍”, 而不是日後廣為人知的“李小龍”。)

  1951 年4 月12 日,參演的《人之初》首映。秦劍導演。吳楚帆、黃曼梨、張瑛主演,李小龍合演。大觀編委會出品。

  1952 年,進入香港喇沙書院讀書,這是一家普通的男子中學,也是香港名校之一。

  喇沙小學La Salle Primary School,1957 年建校,香港九龍城喇沙利道1D 。過去坊間一直有傳說這裏是李小龍童年時代所就讀的母校。實際1957 年李小龍已經十七歲,不可能在此入讀小學。

  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1932 年建校,香港九龍城喇沙利道18 號,可靠資料顯示,1952 年十二歲的李小龍進入喇沙書院讀中學。

  1953 年4 月30 日,參演的《苦海明燈》首映。秦劍導演。張活游、李清、張瑛主演,李小龍合演。中聯公司出品。

  注:根據今天可以看到的《苦海明燈》當年原版電影黑白拷貝的演員表字幕,李小龍在本片中所使用的正式藝名,已經是日後廣為人知的“李小龍”。

---------------------------------------

第二十節 

1953 年6 月28 日,參演的《慈母淚》首映。秦劍導演。張瑛、黃楚山、白月清、紅線女主演,李小龍合演。紅棉公司出品。

  1953 年9 月27 日,參演的《父之過》首映。孫偉導演。龐碧雲、黃楚山、紅豆、李小龍、小麒麟合演。達成公司出品。

  1953 年10 月8 日,參演的《千萬人家》首映。珠璣導演。吳楚帆、黃曼梨、李清主演,李小龍合演。中聯公司出品。

  1953 年11 月27 日,這一天是李小龍的十三歲生日。參演的《危樓春曉》首映。李鐵導演。張瑛、吳楚帆、盧敦、梅綺主演,李小龍合演。中聯公司出品。

  1955 年,李小龍十四歲,經好友張卓慶(英文名William Cheung )介紹,到九龍油麻地利達街葉問拳館,正式拜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入門授業師兄為黃淳樑。
  1955 年1 月8 日,參演的《愛》續集首映。李鐵、李晨風、吳回、秦劍、珠璣聯合導演。張活游、梅綺、馬師曾、白燕、吳楚帆主演,李小龍合演。中聯公司出品。

  1955 年2 月11 日,參演的《孤星血淚》首映。珠璣導演。吳楚帆、張活游、容小意主演,李小龍合演。中聯公司出品。

  1955 年6 月24 日,參演的《守得雲開見月明》首映。蔣偉光導演。芳豔芬、江一帆、胡楓、朱丹主演,李小龍合演。大成公司出品。

  1955 年9 月8 日,參演的《孤兒行》首映。鐵大叔導演。鄧碧雲、梁醒波、鳳凰女主演,李小龍合演。天公公司出品。

  1955 年10 月21 日,參演的《兒女債》首映。秦劍導演。張活游、紫羅蓮、黃曼梨主演,李小龍合演。中聯公司出品。

  1956 年2 月25 日,參演的《詐癲的福》首映。蔣偉光導演。新馬師曾、胡楓、白露明主演,李小龍合演。大成公司出品。

  1956 年12 月22 日,參演的《早知當初我唔嫁》首映。蔣偉光導演。芳豔芬、任劍輝、胡楓主演,李小龍合演。大成公司出品。

  1957 年3 月14 日,參演的《雷雨》首映。吳回導演。李清、梅綺、白燕、李小龍、盧敦、黃曼梨主演。大生公司出品。

  注:李小龍在本片中飾演二少爺周沖。

  1957 年12 月6 日,參演的《甜姐兒》首映。吳回導演。張瑛、文蘭、梁醒波主演,李小龍合演。

  1958 年3 月29 日,在聖喬治書院擊敗過去三年的冠軍查理- 歐文,贏得校際西洋拳擊冠軍並轉入香港聖芳濟書院高中部(St. Francis Xavier High School )讀書。

  1958 年,主演電影《人海孤鴻》, 飾片中男主角問題少年阿三。李晨風導演。李小龍、吳楚帆、白燕、馮峰、李月清主演。華聯公司出品。

---------------------------------------

第二十一節 

1958 年,隨邵漢生師傅學習“節拳”、“功力拳”等北派拳法。

  1959 年4 月29 日,告別家人,懷揣父親給的100 元美金,乘“威爾遜總統號”客輪,隻身漂洋過海,遠赴出生地美國讀書。

  1959 年5 月17 日,抵達美國,在加州三藩市(三藩市)離船登岸。

  1959 年9 月3 日至1960 年12 月2 日,來到華盛頓州西雅圖市,並進入埃迪森技術學校(Edison Technical School) 完成高中教育(1960 年12 月2 日畢業)。

  1960 年3 月3 日,主演的《人海孤鴻》在香港首映,大獲成功。

  1960 年,在西雅圖青年會迎接一名日裔空手道選手挑戰,僅用11 秒鐘時間便打敗了這名挑戰者。

  1961 年3 月27 日,於春季學期進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心理學系哲學科就讀。

   關於李小龍當年在華盛頓大學就讀的科系,近期又有新說法:2008 年3 月,CCTV 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導演李文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年李小龍考取的是華盛頓大學的藝術系體育健康專業,哲學實際上是李小龍的選修課”(黑龍江新 聞網《生活報》2008 年3 月8 日,記者張翎文章《央視斥資5000 萬元拍《李小龍傳奇》李文岐掌鏡》)。姑且將這一說法錄于此供讀者參考,以期兼聽則明及日後與新發現的可靠史料印證。

  1962 年4 月,在西雅圖唐人街成立第一間“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Fu Institute)。

  1963 年,李小龍生平唯一一部生前完成的專著《基本中國拳法》出版;李小龍與這一時期的日裔女友艾美(Emy Sanbo )分手;李小龍在加菲爾德高中客串講授中國哲學課,認識了高三女生琳達- 埃莫瑞(Linda Emery)。

  琳達生於1945 年3 月21 日,是愛爾蘭裔的美國白人姑娘。1963 年認識李小龍後不久,經好友、華裔姑娘蓋素恩(Sue Ann Key,有資料寫作“祈小安”)介紹,也加入“振藩國術館”, 成為李小龍的早期女弟子之一。

  1963 年3 月26 日,李小龍攜白人弟子道格- 柏爾默(Doug Palmer )由美返港探親。這一次在香港住了近五個月時間。

  1963 年8 月,由香港返回美國西雅圖,繼續在華盛頓大學讀書。

  1963 年9 月,琳達進入華盛頓大學讀一年級,成為李小龍的學妹。

  1963 年10 月5 日,“振藩國術館”由唐人街遷往大學道4750 號(4750 Universyty Way )地下室新址。

  1963 年10 月25 日,李小龍與琳達首次約會,在新建成的西雅圖城標“太空針”(Space Needle )高塔塔頂旋轉餐廳共進晚餐,正式確立戀愛關係。

---------------------------------------

第二十二節 

1964 年夏,春季學期結束後,李小龍從華盛頓大學肄業。

  1964 年7 月19 日,離開西雅圖,到加州奧克蘭開設“振藩國術館”。

  1964 年8 月2 日,出席在加州長堤(Long Beach )由埃德- 派克(Ed Parker )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作嘉賓表演,技驚四座。

  1964 年8 月3 日,奧克蘭“振藩國術館”正式開班授課。

  1964 年8 月17 日,李小龍與琳達在西雅圖皇帝郡法院辦理結婚手續,並在華盛頓大學的小教室舉行了莊嚴而簡樸的婚禮。

   1964 年11 月,在奧克蘭“振藩國術館”內迎戰向自己挑戰的三藩市功夫教頭黃澤民(英文名Wong Jack Man ,出身香港精武體育會的青年武師;1940 年生,與李小龍同年,身高1.81 米)。這次比武李小龍與黃澤民足足打了3 分鐘(另一說為10 分鐘)才取勝。對方在不接招的情況下,滿場亂跑,迫使李小龍消耗不少氣力去追打他。由此引發李小龍對傳統武術徹底反思,激發了他改革武術、創立快打速勝的 “截拳道”的決心。

  1965 年2 月1 日,李小龍的第一個孩子——愛子李國豪(英文名Brandon Bruce Lee )在加州奧克蘭出生。

  1965 年2 月4 日,李小龍來到洛杉磯好萊塢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電視片分部,為準備出演的電視片集《陳查理長子》(Charlie Chan’s No.1 Son )接受試鏡。

  1965 年2 月8 日,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在香港去世。李小龍驚悉噩耗,立刻動身回港奔喪。

  1965 年2 月14 日,李小龍與親友家人在香港為父親李海泉舉殯。

  1965 年7 月,李小龍攜兒子李國豪再次由美國回到香港探望親人。

  1965 年9 月21 日,與好萊塢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正式簽訂演員合約。

  1966 年4 月30 日,《陳查理長子》片集告吹,李小龍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正式簽訂了30 集電視片集《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 )演出合約。

  1966 年6 月6 日,電視片集《青蜂俠》正式開機,投入拍攝。白人影星范- 威廉姆斯(Van Williams )扮演主角“青蜂俠”, 而李小龍則扮演二號男主角——“青蜂俠”的日裔助手兼司機、武功高手加藤。

  1966 年9 月9 日,《青蜂俠》片集在美國首播。(該片集總共拍攝、播出了26 集,播至1967 年7 月14 日止。)

  1967 年1 月27 日,李小龍、範- 威廉姆斯分別以“加藤”和“青蜂俠”的角色在《蝙蝠俠》(Batman )片集中客串出場。

  1967 年2 月5 日,洛杉磯“振藩國術館”(李小龍生平開辦的第五間、也是最後一間“振藩國術館”,在唐人街的學院街628 號(628 Collage Street )地下室成立。

---------------------------------------

第二十三節 

1967 年5 月6 日,應邀出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辦的“全國空手道冠軍大賽”,並做示範表演。

  1967 年6 月24 日,應邀出席在紐約麥迪森廣場花園舉辦的“全美空手道公開大賽”,並做示範表演。

  1967 年7 月,李小龍為自己創立的武術新體系正式命名為“截拳道”(Jeet Kune Do)。

  1967 年7 月14 日,在電視片集《無敵鐵探長》(Ironside) 中客串演出。

  1967 年7 月30 日,應邀出席在加州長堤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並做截拳道自由搏擊示範表演,陪練對手為助教伊魯山度(Dan Inosanto)。

  1968 年6 月23 日,應邀出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辦的“全國空手道冠軍大賽”,並做示範表演。

  1968 年7 月5 日,在迪恩- 馬丁與莎倫- 塔特主演的影片《破壞部隊》(The Wrecking Crew )中出任武術指導。

  1968 年8 月1 日,在詹姆斯- 加納主演的影片《醜聞喋血》(Marlowe, 直譯《馬婁》)中扮演一個功夫驚人的華人黑社會殺手,最後失足墜樓身亡。這是李小龍一生之中唯一扮演過的反面角色。

  1968 年10 月1 日, 搬家到洛杉磯好萊塢羅斯高蒙路2551 號新宅。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李小龍好萊塢時期的自宅後院訓練黑白紀錄影片, 如在1995 年美國發行的經典紀錄影片Bruce Lee’s Jeet Kune Do 中,李小龍與伊魯山度、黃錦銘、賈巴爾、詹姆斯- 科本、赫伯- 傑克森等多位弟子一起的訓練、對練畫面,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1968 年11 月12 日,在環球影片公司的《可愛的女人》(Blondie )電視片集中客串一集。

  1968 年11 月15 日至11 月22 日,在電視片集《新娘駕到》(Here Come the Brides )中客串演出。

  1969 年1 月,李小龍在好友李俊九的注視下,揮筆寫下他那著名的自我預言——《我堅定的總目標》(My Definite Chief Aim)。

  1969 年4 月16 日至4 月24 日,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影片《春雨中的漫步》(A Walk in the Spring Rain )中出任武術指導。

  1969 年4 月19 日,愛女李香凝(英文名Shannon Emery Lee )在加州聖莫尼卡出生。

  1970 年2 月20 日至2 月27 日, 應好萊塢著名導演羅曼- 波蘭斯基之邀飛赴歐洲瑞士,為正在這裏度假的波蘭斯基上私人武術課。

  1970 年2 月28 日至3 月2 日,李小龍來到英國倫敦度假。

  1970 年4 月,攜愛子李國豪由美返港省親。

  1970 年4 月9 日,應邀到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節目接受許冠文訪問,並與空手道黑帶二段李錦坤及其弟子合作表演。

---------------------------------------

第二十四節 

1970 年4 月10 日,應邀到香港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節目接受訪問。之後不久,由於與香港最大的邵氏電影公司未能達成合作協議,負氣由香港返回美國。

   1970 年,李小龍與自己的兩位名人弟子好萊塢影星詹姆斯- 科本(James Coburn)、著名劇作家斯特林- 西利芬特(Stirling Silliphant )合作構思功夫電影《無音簫》(The Silent Flute),並一同遠赴印度考察外景地,但影片最終未能投拍。

  1970 年8 月13 日,李小龍在一次舉重訓練中腰部嚴重受傷,腰椎椎節挫傷錯位。不得不臥床休息整整半年之久,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治療調理和自我努力,才逐漸基本康復。

  1993 年美國好萊塢環球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故事影片

   《龍:李小龍的故事》(Dragon:The Bruce Lee Story ,主演:傑森- 斯考特- 李)虛構了李小龍的腰傷原因,言其為1964 年李小龍在奧克蘭迎戰三藩市功夫教頭黃澤民,比武獲勝後被對手從背後下黑手暗算所致。2008 年10 月播映的CCTV 最新版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再次沿襲了這一說法,都是不準確的。

  李小龍1964 年與黃澤民的那場比武,具體過程目前見證人說法不一。其中有一種說法提到“黃澤民在躲避李小龍追打的遊走中,曾經抓傷李小龍的背部”,這大概就是日後電 影、電視劇中大肆宣揚的李小龍腰傷說之所本。其實,李小龍真正受到嚴重打擊的腰部傷患發生於1970 年的自我訓練中,而不是1964 年的那場比武,在這裏應該予以澄清。

  1971 年5 月,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派女製片人劉亮華(大導演羅維的夫人)飛赴美國洛杉磯,遊說李小龍回香港加盟該公司,拍攝兩部功夫片。

  1971 年6 月24 日至7 月1 日,李小龍出演好萊塢電視片集《盲人追凶》(Longstreet )中男主人公的功夫教練。該劇首集名為《截拳之道》(The Way of Intercepting Fist)。

  1971 年6 月28 日,李小龍正式簽約加盟香港嘉禾電影公司。並簽訂了主演兩部影片的合同。這兩部影片是《唐山大兄》、《大俠霍元甲》(後更名為《精武門》)。

  1971 年7 月12 日,由美國洛杉磯乘機直飛泰國曼谷,投入首部影片《唐山大兄》的拍攝工作。

  1971 年9 月3 日,《唐山大兄》拍攝完成,由泰國返抵香港。並于當天應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節目之邀,接受譚炳文訪問。

  1971 年9 月7 日,匆匆趕回美國,再客串三集《盲人追凶》電視片集的演出。

  1971 年10 月11 日,再次由美國回到香港。

  1971 年10 月22 日,再次來到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節目,接受劉家傑訪問,並與自己的美國門徒兼特別助理羅伯特- 貝克(Robert Baker )合作表演截拳道。

---------------------------------------

第二十五節 

 1971 年10 月30 日,影片《唐山大兄》正式上映。首輪公映二十三天,即創下319.74 萬元的輝煌佳績,打破此前由美國影片《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 ,港譯《仙樂飄飄處處聞》)所保持的票房,創香港電影史最高紀錄。

  1971 年11 月19 日,出席香港無線電視臺為電影《唐山大兄》而製作的特別節目。

  1971 年12 月7 日,李小龍接到美國好萊塢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正式書面通知,由他創意並計畫主演的電視片集《武士》

  (The Warrior ,後更命為《功夫》)改由美籍高加索裔白人演員大衛- 卡拉丹(David Carradine )主演。

  1971 年12 月8 日, 李小龍在香港電視“TVB ”演播室,接受加拿大著名談天節目主持人皮埃爾- 伯頓(Pierre Berton )的電視專訪。該專訪於1973 年1 月21 日在香港無線電視明珠台播映。

  1971 年12 月29 日,由李小龍創辦的協和電影有限公司(隸屬於嘉禾電影公司,是該公司的子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

  1972 年初,主演回港後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1972 年3 月22 日,《精武門》正式上映。首輪公映即創下443.1 萬元的票房,打破《唐山大兄》紀錄再創新高。

  1972 年5 月4 日,兼編劇、導演和主演于一身的李小龍,率領攝製組外景隊飛赴義大利羅馬,開拍個人代表作《猛龍過江》的外景。

  1972 年5 月18 日,率領《猛龍過江》外景隊返回香港。

  1972 年6 月24 日,參加香港無線電視為“六一八雨災”而製作的《籌款賑災慈善表演》,與愛子李國豪表演截拳道。

  1972 年7 月29 日,李小龍舉家遷入新購置的私人別墅——九龍塘金巴倫道41 號“棲鶴小築”。

   1972 年9 月至11 月,李小龍飛赴韓國清州拍攝影片《死亡遊戲》的高潮打鬥場面(影片原名為《死亡的遊戲》,而不是後來廣為人知的《死亡遊戲》)。合演者有李小龍高足,美籍 “菲律賓棍王”伊魯山度、NBA 籃球巨星賈巴爾;韓國合氣道掌門池漢載,香港武打影星解元、田俊等。在李小龍的原拍攝

  計畫中,合演者還有洪金寶、劉永、黃仁植、木村武之等。

  1972 年11 月,李小龍被權威武刊、美國《黑帶》(Black Belt)雜誌評為該年度“黑帶群英殿”(Hall of Fame)名人。(1974 年底,已經去世的李小龍再度名列“黑帶群英殿”。)

  1972 年11 月,李小龍在嘉諾撒醫院接受了汗腺切除手術。

  1972 年11 月23 日,接受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提出的合作協議,同意主演新片《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該片將由美國華納公司與香港協和公司合拍。

---------------------------------------

第二十六節 

 1972 年12 月1 日,李小龍的恩師、一代詠春拳宗師葉問在香港逝世。

  1972 年12 月22 日,《猛龍過江》首度上映午夜場。首輪公映總收入530.7 萬元。再次刷新此前由《精武門》保持的香港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1973 年,李小龍被香港權威的報紙《華僑日報》評選為年度“十大影視紅星”。

  1973 年初,李小龍經香港演員同業會投保了自己的首份人壽保險,保額5000 美元。

  1973 年2 月1 日,再次向友邦保險公司投保了自己的第二份人壽保險, 保額增加到20 萬美元。

  1973 年2 月,由美國、香港合拍的大型功夫片《龍爭虎鬥》在香港開機。這是李小龍生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好萊塢的影片中擔綱主演。

  1973 年2 月17 日,李小龍與美國空手道冠軍鮑勃- 沃爾(Bob Wall )在拍攝《龍爭虎鬥》裏的一場打鬥戲時,被沃爾手中用作道具的破酒瓶意外割傷右手的三個手指,縫了十二針。

  1973 年4 月,《龍爭虎鬥》拍竣封鏡。

  1973 年4 月30 日,李小龍又向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投保自己的第三份人壽保險,保額增加至135 萬美元。

  1973 年5 月10 日,李小龍在為《龍爭虎鬥》英語版配音時暈倒在嘉禾片場,被送往浸會醫院急診室,隨後轉入九龍聖德勒撒醫院作深入觀察。

  1973 年5 月11 日,李小龍神志恢復清醒。

  1973 年5 月13 日,李小龍出院回家。

  1973 年5 月25 日,攜帶聖德勒撒醫院的診斷報告,飛往美國洛杉磯做進一步全面檢查。

  1973 年7 月5 日,在嘉禾片場試片室與《唐山大兄》、《精武門》兩片的導演羅維發生口角以至衝突。羅維報警,警方到場調停,二人衝突方告平息。

  當晚,就與羅維衝突事件,接受《歡樂今宵》節目何守信訪問。直播當中,李小龍為說明自己不屑于向羅維動武,抬手示範,將何守信撞倒在沙發上。引來公眾非議。

  1973 年7 月20 日夜,李小龍在筆架山道67 號“碧華園”大廈三樓A2 座女影星丁佩家中再次暈倒,被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急救,當晚11 點30 分被宣佈死亡。翌晨,消息傳出,震驚了香港和世界。

  1973 年7 月25 日,李小龍遺體在九龍殯儀館出殯,香港市民萬人空巷,觀者如堵。

   1973 年7 月30 日,李小龍遺體在美國西雅圖比特沃夫殯儀館舉行第二次葬禮,隨後在西雅圖湖景墓園(Lake View Cemetery )下葬,李小龍生前親友與高足詹姆斯- 科本、史蒂夫- 麥昆、丹- 伊魯山度、木村武之、李振輝、秦彼德等為李小龍抬棺送別。

  1973 年8 月29 日,影片《龍爭虎鬥》在洛杉磯好萊塢中國大戲院隆重首映,再次引起轟動。

---------------------------------------

第二十七節 

 1973 年9 月24 日,香港荃灣裁判署第二法庭,經過六天的“死因研究”後,由陪審團對李小龍的死因進行了最後裁定——“死於不幸”..

  李小龍曾說過:“人的靈魂是肉體的芽胚,死亡之日便是蘇醒之時,而精神將永遠存在。” 李小龍,將永遠活在熱愛他的人們心中!

  附錄二

  李小龍榮譽榜

  朱建華郝鋼編制

  一、功夫榮譽

  1958 年,聖喬治書院擊敗前三屆冠軍查理- 歐文,在香港校際拳擊賽奪冠。

  1967 年,在美國創立跨越門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現代中國功夫——“科學的街頭格鬥技”——截拳道(Jeet Kune Do),時年二十七歲。

  1972 年,以截拳道宗師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名人堂(Black Belt Hall of Fame )年度名人。這標誌著李小龍新創截拳道已經獲得國外武術界的權威公認。

  1974 年,再次入選《黑帶》名人堂。美國報刊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媒體稱之為“武之聖者”。

   1975 年,根據李小龍武學和哲學遺稿《武道釋義》編輯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 )一書由美國奧哈拉出版社(OHARA PUBLICATIONS,INC. )正式出版。該書出版後,備受好評,很快被譯成9 種文字暢銷全球,一時洛陽紙貴,被歐美武術界奉為“武道聖經”。截至1999 年,前後重印40 餘次。

  1976 年至1977 年間,美國奧哈拉出版社分四冊出版了

  李小龍另一武學專著《李小龍技擊法》(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也迅速以9 種文字風行世界。1988 年,《李小龍技

  擊法》中文版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該中文版截至1996 年

  1 月第10 次印刷,印數達237210 冊。有據可查,截至1996 年,《李小龍技擊法》全球銷量逾80 萬冊,各類盜版不計其數。

  1981 年, 中國臺灣國術總會正式確認,李小龍創立的“振藩功夫”和“截拳道”為國術拳種之一。

  1990 年,由中國武術大辭典編輯委員會主編,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武術大辭典》,分別將“李小龍”、“截拳道”收錄入“人物”和“拳種”主題詞目。

  1992 年,《黑帶》雜誌二十三周年紀念活動“國際武壇最具影響力八大武術家” 評選, 李小龍名列八大之首。

  1993 年,在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武術分會主編,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武術文化知識手冊》中,“截拳道”作為中國武術拳種之一被收錄。

  1994 年, 國際著名健身、健美雜誌《肌肉與健美》(MUSCLE&FITNESS),精心策劃、製作了一期專輯《真正的

---------------------------------------

第二十八節 

 世界力量:李小龍》(Real World Power:Bruce Lee),推介李

  小龍獨特科學的功夫健身體系。

  1995 年,美國遺產公司面向全球製作並發行,迄今為止世界唯一一部李小龍個人訓練紀錄片《李小龍截拳道》。

   1997 年, 為永存李小龍所創立的振藩截拳道武道哲藝,美國查理斯-E. 塔托出版公司(CHARLES E. TUTTLE PUBLISHING HOUSE ) 以“ 李小龍圖書館”(Bruce Lee Library )形式,陸續推出英文版叢書7 卷及特刊畫冊1 部。該套叢書是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根據未曾發表過的李小龍生前私人日記、武學筆記、著作手稿、剪報冊、廣播電視採訪談話錄音,及大量動作、生活照片,綜 合整理而成的李小龍系列哲思和武學著作,被國際李小龍研究界公認為近十餘年來出版的、有關李小龍的最重要的一套專著。2008 年,“李小龍圖書館”系列叢書簡體中文版,陸續在國內出版發行。

  1998 年,在慶祝中國武術協會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動中,中國武術協會授予李小龍“武術巨星獎”。同時,作為精選中國武術拳種之一,“截拳道”再次被國家體育總局 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武術協會聯合推出的大型文獻性武術典籍《中華武術圖典》收錄。這標誌著李小龍及其創立的截拳道在國內獲得官方的正式承認。

  1999 年,李小龍名列美國《武藝線上》雜誌1999 年年鑒(martial arts hall of fame yearbook1999)“武術名人堂”十大武林名家第一位。

  1999 年,入選美國《黑帶》雜誌“十大世紀武術家”榮譽榜,位居榜首。

  2001 年,入選日本綜合格鬥雜誌《格鬥Kァガヅゾ》“二十世紀的武術家最強的十人”。

   2003 年,美國《黑帶》雜誌推出李小龍逝世三十周年紀念專輯,專題按語“改造世界的男人: 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恒久影響”(The Man Who Changed the World :How Bruce Lee Continues to Influence the American Martial Arts)。

  2006 年,《黑帶》四十五周年紀念刊(電子版)封面主題文章推介李小龍截拳道。

   2008 年,國際健聯官方雜誌《肌肉與健美》,再次推出封面專題《李小龍:健身的傳奇》(Bruce Lee:The workouts of A Legend),探討李小龍的功夫健身之道。其專題文章如此評價李小龍:“在他之後,健身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身材,但惟有李小龍的肌肉是最協調與最平 衡的。這已經成為評價他人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至今仍是健身者們渴望達到的。”

  2008 年,美國《黑帶》雜誌和奧哈拉出版社繼上世紀70 年代推出李小龍傳世經典武學著作《李小龍技擊法》和《截拳道之道》,並以近10 種語言暢銷世界數十年之後,再次先後推出這兩部不朽武學巨著的精裝典藏版,成為全球武術界和龍迷的關注焦點。

---------------------------------------

第二十九節 

 2008 年,世界最強MMA (綜合格鬥)組織美國UFC 與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聯合,共同推介李小龍。UFC 主席達納- 懷特(Dana White )讚譽李小龍為“MMA 之父”(The Father of Mixed Martial Arts),他明確指出:“李小龍在上世紀60 年代和70 年代所宣揚的每一件事情,在MMA 大賽從90 年代初期以來的發展中,都一一得到了驗證..他是武術發展到現在和為什麼今天MMA 大賽能夠存在的原因。”

  二、電影榮譽

  1972 年,憑藉《精武門》中震撼人心的精彩演出,李小龍榮獲第10 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技藝特別獎”。

  1973 年,入選香港《華僑日報》年度“十大影視紅星”。

  1979 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 月8 日,定為“李小龍日”。

  1993 年,由美國好萊塢歷史基金會、好萊塢商會組成的“名人大道委員會”將代表入選國際巨星“名人堂”榮耀的“李小龍之星”鑲嵌在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洛杉磯市長同時宣佈此日為該市“李小龍日”。

  1993 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5 年,港英香港地區郵政發行《香港影星》郵票第一輯,李小龍作為香港本地第一明星位列首席。

  1997 年,全美最受歡迎影星投票選舉中, 李小龍入選“電影周邊產品及見報率最大渴求度”影星榜。

  1998 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9 年,在英國權威電影雜誌TOTAL FILM 評選的“二十世紀十大最佳功夫片”中,李小龍電影入選三部(分別是《龍爭虎鬥》、《唐山大兄》和《精武門》)。

  2004 年,英國電影雜誌HOT DOG 評選“史上最有型55 位電影角色”, 李小龍位居第19 位。

  2005 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中國電影世紀光輝之星”獎。

  2005 年,入選《人物》雜誌、人民出版社名人傳記中心、人物傳記資源網,聯合評選“中國電影百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人物”之一。

  2005 年, 作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人和亞洲人,李小龍入選美國《綜藝》(Variety)“世紀百大影響力演藝名人榜”(百大Icon)。

  2005 年,第14 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李小龍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2005 年,博鼇亞洲論壇,李小龍榮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特別貢獻獎”。

  2005 年, 李小龍三部功夫電影入選英國Argos “史上最偉大的十大功夫電影”,《龍爭虎鬥》榮登冠軍榜。

  2005 年,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和《唐山大兄》,順利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

---------------------------------------

第三十節 

 2005 年,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中國電影百年影星》李小龍個性化郵票。

  2007 年,入選英國Total Film 雜誌“五十大電影英雄”。

  2009 年, 在美國《Total Film 》雜誌“六十七部改變世界的電影”評選中,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光榮入圍。雜誌指出《龍虎爭鬥》掀起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功夫熱潮。

  2009 年,李小龍兩部功夫電影入選美國權威雜誌《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最偉大的十九部功夫電影榜”。此前,李小龍剛剛入選該雜誌“電影史上二十五大動作英雄榜”。

  三、其他榮譽

  1980 年,入選日本《朝日新聞》“七十年代代表人物”之一。

  1984 年,香港嘉禾電影公司與美國CBS&FOX 電影公司聯合出品全景式李小龍生平紀錄片《李小龍傳說》(Bruce lee: The Legend)。

  1986 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 年,美國好萊塢為紀念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而拍攝的李小龍傳記電影《龍:李小龍的故事》(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 )全球上映。

  1993 年,美國華納電影公司為紀念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出品李小龍紀錄片《李小龍傳奇》(Bruce lee:Curse of The Dragon)。

  1995 年, 日本傳播商事“中國產品市場潛力”調查報告顯示,46.3% 的日本人可以隨口舉出三位元中國人, 而全部受訪者都能舉出李小龍。

  1997 年,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製作發行專題紀錄片《李小龍:不朽的龍》(Bruce lee:The lmmortal Dragon)。

  1999 年,美國政府授予李小龍“多明尼加藝術獎”。

  1999 年,入選母校美國華盛頓大學“百名世紀校友”。

   1999 年,入選美國《時代》週刊“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 人”之一,是獲選100 人中唯一一位武術家。在其人物評論中,《時代》週刊將李小龍讚譽為“世紀武術家”和“世界上最優秀、最自傲的武術家之一”,評價李小龍獨創的截拳道是“混 合了優美舞蹈節奏與充滿致命勁力的動作而形成的功夫”。

  2000 年,美國政府宣佈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同年,李小龍形象躋身多國“二十世紀偉人”紀念題材郵票。

  2003 年,成為美國電視臺VH l 選出“史上200 位最偉大流行文化偶像”之一。

  2004 年,英國傳媒協會在“英國年度種族傳媒大獎”頒獎禮上特為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4 年,英國《太陽報》“最酷偶像”調查中,李小龍被公認為最酷偶像之一。

  2004 ,李小龍入選美國著名黑人報New Nation “史上百大偉大黑人”,位列第73 位。

---------------------------------------

第三十一節

2004 年,“2004 佛山武術文化節”,首發李小龍個性化郵票及《功夫之王——李小龍》紀念郵冊。

  2004 年,世界時尚雜誌《男人幫》將李小龍評選為“史上十大最具魅力男性”。

  2005 年,為紀念李小龍誕辰六十五周年,高達2.5 米的李小龍銅像作為香港新地標矗立在香港尖沙咀的星光大道上,“香港李小龍節”亦同步隆重舉辦。

  2005 年,在由中華青年聯合會、中國武術協會、山西省委宣傳部支持,由全國青聯中華青年交流中心、大同市委市政府、北京諾亞經濟文化發展公司,共同主辦的中國武術文化產業(國際)論壇及全球青年華人文化論壇上, 李小龍榮獲“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5 年,作為正義、勝利和正直的象徵,以及波什尼亞克、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三族人共同崇拜的偶像, 李小龍青銅雕像被矗立在波士尼亞的摩斯塔市中心。主辦者希望此舉能夠化解當地民族積怨, 促成民族和解。

  2005 年,中國國際線上網、《時代人物週報》聯合推舉“十大中國名片和代言人”,李小龍繼孔子、毛澤東、宋美齡之後排名第四位。推舉方評論認為:“他一人的努力扭轉了一個民族的形象,他的出現,增補了一大半西方人對東方的認識,而且是好的一半。”

  2006 年,李小龍作為“第一位真正的亞裔好萊塢傳奇人物”而成為全球偶像歷程,經美國某著名亞太裔網站評選,成為美國亞太裔族群公認的重樹亞太裔形象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之一。

  2006 年,中央電視臺與多家連動媒體、網站聯合舉辦

  “CCTV-4 中國焦點2006 :您認為什麼最能代表中國”的投票評選活動,中國功夫(李小龍) 名列“十大最能代表中國”排行榜第九位。在十大代表中,只有兩位人物上榜,一是孔子,二是李小龍。

  2006 年,《時代》雜誌(亞洲版)六十周年創刊慶選出“近六十年的亞洲英雄”,以向他們對世界所做的貢獻致敬。和德蘭修女、泰國國王等一起,李小龍入選“鼓舞人心的人物”之一。

  《時代》的評價是:“一個不能忘記的天才武術家。一個天生的巨星, 一個傳奇中的傳奇。雖盛年之際猝然離世,李小龍依然是功夫的代名詞。他已成為一個無法拷貝的神話。”

  2006 年,英國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落戶上海,李小龍蠟像成為遊客最愛之一。此前,李小龍蠟像已經出現在英國和中國香港、上海等地的杜莎夫人蠟像分館。

  2007 年,李小龍母校美國華盛頓大學一學生社團提議,在校園為李小龍塑像,以反對美國依然存在的嚴重種族歧視。

  2008 年,李小龍香港故居物業業主余彭年經多番考慮,表示願意捐出價值億元港幣的李小龍香港故居物業以籌建香港李小龍紀念館。

--------------------------------------

第三十二節

2008 年7 月,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在華盛頓州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為期一周的“李小龍逝世三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同時宣佈了在西雅圖興建大型“李小龍功夫博物 館”的計畫。該博物館預計耗資5000 萬美元,將占地一個街區,分上下三層,包含二個戶外廣場、一間禪房、一間圖書館及一間250 個座位的電影院。館內則分七大主題展區:互動、研究、精神、功夫、獎學金、教育和基金會,除展示李小龍生前的功夫影像資料外,還將為人們學習和研究李小龍 的功夫技藝、武學思想、人生哲理等提供專業服務。

  2008 年8 月,為紀念李小龍逝世三十五周年,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向媒體宣佈了電影《李小龍傳》的拍攝計畫。關錦鵬認為李小龍“從來不為傳統所困,是個極有開創精神的大師,值得我們這些電影人學習”。

   2008 年9 月,美國紐約百老匯宣佈將為紀念李小龍逝世三十五周年打造一部以李小龍為主角,暫名為《李小龍:西行記》的大型音樂劇,並由著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編劇,計 劃2009 年搬上百老匯舞臺。“在音樂劇中,李小龍總有一個孫悟空的精靈相伴,”黃哲倫說,將李小龍和孫悟空結合的深層原因是“孫悟空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虛構形 象,但他卻代表著一種不畏強權的精神,這種精神引領著中國人走過了幾百年,到了現代,李小龍成了這種精神的擎大旗者,這兩個形象間存在著一種傳承的關 系。”

  2008 年,目前世界規模最大、首個以李小龍命名的遊樂園,“李小龍樂園”和“李小龍紀念館”在廣東順德市開園(館)。

  2008 年,“李小龍”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的“年度詞條”。據統計,“李小龍”詞條是當年流覽次數和被編輯次數最多的詞條。

   2008 年,為“力求真實而浪漫地再現武學大師李小龍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突出其自強不息和銳意創新的精神,並將該劇作為對2008 ‘奧運年’的獻禮,向當代青年弘揚民族精神和民族尊嚴,要‘在增強國人體質之外強壯國人精神’”,央視斥鉅資5000 萬元拍攝完成的50 集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 在CCTV-1 首輪播映後, 創下央視近八年來平均收視、最高收視、最高份額、平均份額四項第一。

  2008 年,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和搜狐教育頻道在央視《李

  小龍傳奇》熱播期間展開的線上調查顯示,有75.8% 的採訪者認為,從無名小卒到武術大師兼電影明星,李小龍的奮鬥經歷其實是現代青年創業的一個典範。調查中網友投票選出了幫助李小龍成功的八大因素,依次是自信(85.9%)、自強不息

  (76.1%)、有理想、有志向(73.7%)、愛國精神(64.5%)、身懷絕技(53%)、有個性(52.4%)、包容大度(30.3%)、謙和

  (13.8%)。

   2008 年,作為《人民日報》官方網站以及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人民網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推出系列時評,其中12 月11 日推出時評為《向李小龍學習為中國人爭光的志向》。時評指出李小龍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中國功夫,更在於絕不低頭,絕不服軟的民族精神”。

  2009 年初,在中國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北京語

  言大學等機構發佈的“2008 年度中國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中,“李小龍”成為2008 年文教體育類十大流行語之一。有學者表示,媒體流行語是在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上盛行並廣為傳播的語詞,而媒體流行語的定期發佈是語言動態監測工作的

  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深廣的社會文化意義。

   2009 年,美國歷史頻道推出由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監製的李小龍紀念特輯《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How Bruce Lee change the World)。在長達兩個小時的節目中,不僅完整地回顧了李小龍傳奇的一生,更通過全世界從電影明星、金像導演到著名音樂人、漫畫大師、“跑酷”創始人, 再到世界拳王、MMA 高手、UFC 主席等精英人物之口,著重探討了李小龍對全球電影、音樂、體育、設計、時裝、哲學等各個領域的深遠影響。美國歷史頻道指出李小龍是一位偉大的武術家,是世 界公認的把古老的中國功夫帶進大眾社會的人。李小龍獲得世界大眾的認可不僅在於他對世界電影和武術的革命性思想,還在於李小龍已經成為現代大眾流行文化的 一個偶像符號,並永遠為後人傳承下去。

---------------------------------------

以上文章轉自騰迅網路圖書館

http://book.qq.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tialart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