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Y 1993-YB Cov.jpg

183301_184454334932413_179775552066958_476344_4619847_n.jpg

 李小龍《黑帶》雜誌答讀者問摘錄

26825_366906124075_839799075_3467874_1844986_n.jpg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作為權威性武術專刊,美國《黑帶》雜誌敏銳的發現了當年武壇的發展“異動”,並專題系列報導和介紹了造成這一“異動”的“異數”——中國武術家李小龍,以及他革命性的武學思想和獨創成果——截拳道(JEET KUNE DO)。在《黑帶》雜誌的系列專訪中,李小龍對傳統武術進行了毫不留情,堪稱驚世駭俗的抨擊,而他所積極提倡的現代化的無套路、全接觸實戰的真功夫訓練模式,更是完全顛覆了當時佔據世界武壇主流的傳統武術以套路為訓練中心,以“點到即止”為特徵的競技、實戰模式。李小龍以個人的遠見和睿智,以他自己的坦誠直接的方式,直接預告了世界武壇真功夫時代的到來,但和任何變革先驅者所必然遭受到的“待遇”一樣,儘管也有一些讀者欣賞李小龍的直言不諱,贊同他的武學新理論,但是,也有不少傳統武術觀念很深的《黑帶》讀者,特別是一些被李小龍言論促動利益的傳統武術組織,也紛紛以《黑帶》雜誌讀者的身份致信李小龍,不僅對他進行了詰難,更表達了同樣毫不留情的質疑。

bruce lee fighting method2.jpg tao of jeet kune do.JPG

李小龍振藩功夫的代表作李小龍技擊法(左),和截拳道的思想和早期動作的代表作截拳道之道(右)

(Two Book About Bruce Lee 's Jun Fan Gung Fu And Jeet Kune Do)

(Bruce Lee Fighting Method)              (Bruce Lee 's Tao Of Jeet Kun Do)

    本博發表的以下文字,摘譯自美國英文版《親愛的李小龍先生》(Dear Bruce Lee)一書,書中輯錄了六十年代後期李小龍在美成名後與武術界人士及武術愛好者大量通信形式的問答,這些通信機智詼諧、給人以啟悟,體現了“親愛的李小龍先生”的遠見卓識。(譯者佚名)

 

BB 1995-04 Cov.jpg

《黑帶》雜誌:李小龍答讀者問

 

BB 1987-04 Cov.jpg

 

 

通信一

  

  親愛的李小龍先生:

  

   我是一名空手道教練,我曾拜讀過你在《黑帶》上所寫的文章,對於閣下文中的觀點,我毫不贊同並且地反感。

  

   你在文章中說,空手道只注重形式,並不實用。這種話聽進來極似只學了五、六個月就以武師自居,到處吹牛行騙的那種人的腔調。

  

 

   同時,我敢肯定你對套路的認識十分淺薄。我可以隨時提出一百個論點來反駁你。現先列出六點如下:

  

   1)你所玩的小把戲並不驚人,任何人,不論其自身反應快或慢,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能佬得到。(這裏系指李小龍在同朋友開玩笑時常常玩”變硬幣”把戲。即讓朋友把硬幣放在掌心,然後小龍突然落抓搶,朋友迅即把手掌攥緊不讓小龍搶去,但當攤開手掌再看時,會驚訝地發現手中的一角硬幣已被換成了五分的,而原來的那枚硬幣此刻正在小龍的手中)

  

   2)閣下與助手串通好的所謂“寸勁拳”表演,簡直就是騙局。如果把那張助手後摔時坐倒的椅子拿走,就算助手胸前沒有拳靶保護,李先生的”寸勁拳”不過把助手”推”開幾英尺罷了,這種把戲,我也能隨時表演。

  

   3)先生強調說,如果被敵人抓住,就立刻了重拳還擊......我想閣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你認為空手道拳手遇到類似的情況除了套路什麼時候也不會吧?

  

   4)用木人樁這種靜止的靶子進行訓練,實在是稀奇有趣。我想知道,當李先生遇到快速移動,位置不固定的對手該怎樣做?

  

   5)連消帶打是空手道技術的運用方法之一,任何研習過空手道的人都知道這一點,為什麼李先生對此”發現”而沾沾自喜,長篇大論呢?難道閣下的武術修養,真的貧乏和膚淺到如此程度嗎?

  

   6)拙見以為,李先生之所以表明自己對空手道的不喜歡與懷疑,實是自己對空手道不甚瞭解所至。

  

   加斯堡空手道會

   保羅.阿爾

 

BB 2000-03 Cov.jpg

李小龍答復:

  

   我的觀點是針對中國武術的傳統流弊,而非空手道而言。如果你所學的武術並非花巧不實或呆滯該板,那麼你不必介意我的言論或感到懊惱的。

  

   另一方面,我並不是學習五,六個月的空手道。事實是我從未學過空手道。不過,我和我的助教們,倒確實收過一些曾學過空手道的學生。

  

   任何人都有自我選擇的權利,而我之所以不以傳統方法教導學生,最主要的是因為它有著諸多的弊端。

  

   在實戰中,雙方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這種形式是死板的套路所無法模仿的。所以,面對活生生的考驗,只有在日常多進行”活”的訓練才可以應付。呆滯該板,想當然地把對手當做不動的靶子的傳統授課與訓練,必然僵化學生的大大腦和技術。

 

BB 1971-09 Cov.jpg

 

 

   閣下有一百點反駁我而只提出六點,實在可惜。

  

   1)那些把戲,是必須具有極高”速度”的把戲。

  

   2)用不用椅子並非“寸勁”的關鍵問題。事實上,許多空手道界極負盛名的人士都可以告訴你——“寸勁”是“擊打”而非“推開”。

  

   3)不知你在這種情況下會怎樣應付,但無論你怎樣做,切記要盡速而行。

  

   4)正確的訓練和胡打亂拼不同,閣下如果細心讀我的文章,就會知截拳道最重視活生生與對手搏擊。但在平時的訓練中輔以木人樁以培養良好的距離感與準確的出擊時間,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理想方法。

  

   5) 閣下來信所述,反映出空手道亦不強調消極地盲目格擋,確實可喜可賀。我與你們的觀點亦無不同,我絕不喜歡消極地用單手先架住來拳,後手收拳放於腰側,然後怎樣攻。。。。。。再然後怎樣打。。。。。。接著又怎樣擊。。。。。。(譯注:李小龍這裏所諷刺的,恰恰是傳統空手道的”實戰組手”打法。)

 

BB 2003-09 Cov.jpg

 

《黑帶》雜誌:李小龍答讀者問

 

 

 

通信二

  

  親愛的李小龍先生:

  

   我學習功夫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自從拜讀過你的兩篇專文後,我才開始認真地反思,對過去在武館裏所學的站樁,拳套,對拆等捫心自問:學了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你的文章還令我回憶起以前學習西洋拳擊的體會,我認識到,在這種傳統訓練方式之下訓練出來的人,是難以對抗執意要重創自己的對手的。因為在實戰當中,確實不可能將拳套中的對拆動作般來使用,而快速有力的對手進攻,亦不可能允許我們開樁紮馬,運氣以待。

  

   不過我還要繼續學習功夫,我相信師傅在考驗我的耐性。雖然我和師兄弟們從未見過師父實戰,但我們仍相信他是一位實力雄厚的大師。正如我所欣賞的古語,我的師傅他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知你以為如何?

  

  三藩市 先生

 

 

BB 2006-09 Cov.jpg

 

李小龍答復: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可他卻寫了五千字的《道德經》來闡釋他的思想。

  

  水手”的名字就意味著那個人一定會游泳嗎?而只地陸地上劃手劃腳的能學會游泳嗎?

  

   我的意見是:摒棄一切猜測或疑慮,就像從前練西洋拳那樣,在家裏掛一隻重磅沙袋,手足並用地擊打訓練。當然還要儘量征取搏擊實踐,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到水裏。

 

 

BB 2007-11 Cov.jpg

通信三

  

  親愛的李小龍先生:

  

   中國功夫太棒了!最近我親眼見到一位中國武師用筷子插向自己的咽喉,結果筷子折斷了。此外,他還用鐵錘擊打自己的身體。據那位師傅說,這就是”氣功”。請問李先生,學氣功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練好?

  

  三藩市 萊洛

 

李小龍答復:

  

   這位仁兄在幹什麼?是“超人”表演嗎?如果不是,他幹嘛用筷子猛插自己的下鄂(Sorry,我是指他的喉嚨)?這什麼不請別人代他插擊?再者,若他的表演是證明自己捱得起疼痛,那為什麼不讓觀眾用錘子打他?

  

   功夫內容如果全是這樣的貨色,那麼國術就完蛋了。故作驚人的江湖賣藝,並不是具有實力的證明。我的技術是用於實戰搏擊的。

 

 

BB 2009-10 Cov.jpg

 

通信四

  

  親愛的李小龍先生:

  

   我目前正在隨一位中國武術家習武,但一直以來師傅總是督促我對側踢\前踢\直踢等基本技術反復練習。

  

   在進行搏擊訓練時,導師也硬性規定只讓我們使用那些簡單和常練習的基本動作。請問李先生對我們這種練法和對導師這種教法做何評價?

  

  加州奧克市 斯密夫

 

 

BBY 1976-10 Cov.jpg

 

李小龍答復:

  

   正確而簡單的技術,實在是最佳和方法,練功夫並不是要追求總共學了多少技術,而是要注意從學過的技術中,吸收掌握了多少。

  

   基礎技法有如房屋的基石,是至關重要的部分,是引導你學以致用的簡潔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當然,這裏我所說的基本技術,並不包括那些”死板”、”花巧”、”一相情願”的”招式”。

  

   請耐心地學下去,我相信你的導師是一位賢良的智者。

 

BBY 1989-YB Cov.jpg

 

通信五

  

  親愛的李小龍先生:

  

   我之所以寫信給你,是因為我們這裏有一個傢伙經常四處向人表示-----他曾兩次在公開場合,無數次在私下場合的搏擊中擊敗過你,雖然我從未見過此人,但我不相信你會如此輕易地被擊敗。而不,我也不記得曾見在分開場合與人比武,關於此事,速請向我們這裏的空手道界澄清,並給我一個答案。

  

  紐約 .威廉

 

李小龍答復:

  

  他是誰?

 

 

 

《黑帶》雜誌:李小龍答讀者問

 

BB 2008-10 Cov.jpg

 

 

通信六

  

  親愛的李小龍先生:

  

  你好!

  

   對於詠春同門有如此成就,我感到非常高興。李先生現在是一派之宗師,但曾幾何時,你還是我們詠春派中的一員,所以,我對李先生還記得多少詠春拳技及截拳道中詠春拳占多少份量這一問題,頗感興趣。

  

   至於李先生所言,“接觸武術之後,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腳也不再是一腳”的理論,實在不敢苛同。本人習武多年,仍希望處於這一層次,以免達到閣下接下去所說的”至今深悟後,一拳不過是一拳,一腳也不過是一腳罷了”這種玄之又玄的虛無境界。

  

  伯明頓市 傑克.

 

 

BB 1967-10 Cov.jpg

李小龍答復:

  

   雖然我從1959年離港赴美,迄今已有8年時間,但我卻記不起閣下曾是詠春同門。

  

   不過,既然林師兄對截拳道感興趣,我還是樂於與你共同探討的。

 

   這裏想先談談閣下來信的最後一段。

  

   你喜歡處於何等階段與我無關。但我希望你能夠重讀一下我的文章中。“在我學習武術之前,一拳對我來說就是一拳,一腳就是一腳......至今深悟後,一拳不過是一拳,一腳也不過是一腳罷了”這一段。我之所以要你重讀,並非要你瞭解我的放大而是希望你更清楚我到底說了些什麼!如果你想品嘗我的茶,必須先倒空你的杯子。

215990_195224590513669_107651409270988_447842_6142839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tialart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