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paper4_wide.jpg  photo_041.jpg  

photo_061.jpg  

摘自《李小龍:舉世無雙的鬥士》

 

作者:水戶上原(《黑帶》雜誌原總編)   譯者:張雁慶

 

為什麼李小龍電影中的武打場面如此的賞心悅目呢?是因為他對動作指導方面的高超造詣令他如此備受矚目?還是因為他自身的超凡魅力呢?

 

我認為在他的成功道路上,這兩個因素兼而有之,但是對於那些與小龍私交不錯的人來說,他最寶貴的財富則是他的格鬥技術。在對敵時,小龍可以就站在那裏一動不動,氣勢逼人。我覺得他日常的訓練成果都如實反映在了銀幕上。

 

在實戰中,他如動物般接近對手,表情嚴肅,全身保持平和放鬆,他目光如炬,時刻審視對手的動作。他信心滿滿,根據對手的策略隨時發動進攻抑或後退。他渾身武藝,可以與任何人對敵。他步履輕盈如芭蕾舞者。他的出拳與踢腿比一個重量級拳手更加有力。

 

與李小龍打實戰是令人非常懊惱的事情。無論你多快抽身而退,他都可以輕而易舉的逮到你。而當你試圖攻擊他的時候,他卻又退身至恰到好處而你卻根本碰不到他。或者他根本就會在你做任何動作之前就對你發動迅猛的攻擊。李俊九曾經向我吐露過一個秘密:“與李小龍對戰令人非常沮喪,因為他總是在你做動作之前就已經擊中你了。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但是你卻永遠打不倒像他這樣的對手。”

 

李小龍是怎麼做到如此卓爾不凡的呢?他的才能是與生俱來的嗎?還是他曾經拜過一位技藝高超的師父?

 

如果你要和小龍的母親何愛榆女士聊他的過去,你很快就會瞭解到其實李小龍兒時並未表現出對運動方面的愛好。但是他的身體協調性一定非常好,所以他能夠贏得恰恰舞冠軍以及香港高校拳擊冠軍。李小龍在身體素質方面的缺憾,他卻可以用智慧加倍的補足。

 

在格鬥方面李小龍是絕對應該被歸為天才一類的。他對武術如此瘋狂的癡迷,他努力從拳擊、摔跤、空手道、柔道及其它各門各派功夫中汲取所有的知識。他會花幾個小時去研讀有關空手道、柔道等方面的書籍,從中去研究各派武技的特色與不足。很快他就會瞭解所有技術動作的名稱以及可以反制它們的技術動作。

 

李小龍一直強調在做所有的訓練時都必須具備正確的態度。哦,太對了!在我們的一些訓練課他上也曾嬉戲胡鬧,但是當你站在那些或重或輕的沙包前時,他希望你去認真地擊打它。“如果你並不是要集中精力提高你的技術,那你爲什麽還要試圖去做這些訓練呢?你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而已。你最好還是退出然後找個地方看電視或者乾脆就混日子得了。

 

“記住,”他曾經指出,“精神集中至少是訓練成功的一半。當你在拳擊或踢擊重型沙包的時候,你必須專注於你的目標,而且腦海中要時刻保持一個印象,就是要盡力把沙包打穿或踢穿,而不是僅限於擊打表面。做所有的擊打動作都要全神貫注並全力以赴。如果你不100%盡全力,那麼你自然不會收穫最大的訓練效果。”

 

有人曾經問過我,李小龍是不是一天中每時每刻都在鍛煉。我曾經開玩笑的說,他簡直連吃飯睡覺都和截拳道融為一體了。坦率來說,李小龍花在武術上的時間是驚人的——不僅僅進行訓練,他還大量閱讀有關的書籍,並與其他人共同探討。實際上,小龍的興趣愛好比較有限。除卻武術與電影,他沒有什麽其他的愛好,除非它們與武術有關或者可以在武術中加以運用。這些愛好包括那些東方的哲學思想以及一些體育運動,比如拳擊、舉重等等。但他對棒球、足球、籃球等其他競技體育運動則幾乎沒什麼瞭解。

 

甚至他對電影的關注也比較有限。他更多關注的是中國的功夫片以及日本的武士(劍道)片。他最喜歡的一套電影便是《盲劍客》系列。

 

李小龍是實戰對練的狂熱宣導者之一。他說過,“不參與實戰對練,你如何知道你的技術是否真正的實用?這也是爲什麽我不喜歡空手道的對練,空手道教練主張裸手對練(點到即止)是最合理的訓練,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在實戰中當你的進攻動作中途停止,你是不會知道你是否真正揍到了你的對手。我相信,帶著拳套與你的對手放手一搏,這才是更加合理的訓練。這樣的話,你會學習到如何把握合適的擊打力道,你會明白你擊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而且對於我來講,這樣才有意義。”

 

“帶著拳套搏擊也不會完全有那種真實格鬥的感覺”,他曾經講過,“最真實的格鬥是不帶拳套對打,”他解釋道,“但是這樣卻不實際,因為很容易出現死傷。”

 

這也是為什麼李小龍會盡可能購買各種擊打器械——他總是去找那些有真人肉感材質的器械。但是即便是這樣,他也知道這是很有限的。“我也沒有辦法找到那種整體完全像一個人那樣的材質。我只能找到那些像頭骨一樣堅硬的材質,還有那些像胃一樣柔軟的材質,以及一些軟硬介乎二者之間的骨骼狀材質。”

 

李小龍認為能夠找到與人體質地及其類似的擊打器材是非常重要的。“當我的拳腳擊打什麼東西的時候,我想瞭解這種撞擊的真實感覺。我想瞭解我需要用多大的力量可以打殘對手,我也想瞭解對我的拳頭會造成什麽影響。當我從某個特定角度或方向以一定的速度擊打的話,我會傷到自己嗎?”

 

他的停車場牆上懸掛著各種沙包,裏面填充的有沙子、豆粒、以及木屑與金屬屑混合在一起。他甚至還有一個泡沫材料製成的擊打護具。

 

但李小龍認為最離譜的武術是太極拳。“對於我來講,太極真的就只是一門健身運動。它絕不應該被稱作是一派武術,因為那些笨蛋根本不會格鬥。當然了,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是可以自衛的。但是當你問道他們訓練時候動作那麼慢,那麼到實戰格鬥中怎麼提高速度,他們會說,‘到實際情況出現的話,我的動作可以很快的。’

 

“他們的意思就是說,即使他們平時練習拳擊和踢擊不注意速度,當真實情況出現,他們也可以做到拳腳迅速。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全世界頂尖的短跑運動員在他們的日常訓練中只需要慢跑。爲什麽他們不這麼做?因為他們更講現實。要想成為一個頂尖的短跑選手,你必須在日常訓練中就要不斷練習衝刺,否則你永遠也做不到。這對於我們從事的所有的運動都是真理——游泳、拳擊、滑冰,甚至武術。”

 

李小龍還堅持認為沒人能夠達到巔峰狀態,除非他的體能非常好。“當你走上拳台,而你卻不在良好的體能狀態,你怎麼能堅持打滿一個回合?你會由於缺乏耐久力而變得非常疲憊不堪,以至於到第二或第三回合的時候,即便一名很差勁的對手也能擊倒你。一個不在狀態的選手在疲憊的情況下是很難有良好的表現的。實際上他會變得很容易傷到自己,尤其是在對抗運動中。他只是疏忽了一點——這是疲倦狀態下的一個自然趨勢,你根本不可能做出精確的拳擊或踢擊,你甚至都不可能躲避你對手的攻擊。”

 

李小龍還經常取笑那些“胖”教練,“只有在武術訓練中,”他冷笑道,“教練可以偽裝成一個專家來為所欲為。不知爲什麽,武術教練總能一直矇騙他們的學生們,有時能矇騙幾年。不是學生們太愚蠢,就是教練們太聰明瞭。”

 

“當我遇到一些人在盛讚某個武術教練非常優秀的時候,”小龍繼續說道,“我很快就會問他這個教練爲什麽那麼優秀。他通常會回答這個教練懂很多門武技,瞭解東方的哲學,而且身材也不錯。然後我就會反駁‘你親眼見過他踢重型沙包或者見過他打拳嗎?’多數時候的答案會是‘沒有真正見過。’”

 

李小龍重申,只有在武術運動中,一個專家不需要靠證明自己而可以為所欲為。在其他體育運動領域,專家們是必須要有所表現的。“從事任何運動,如果你自己不能有所表現,你很快就穿幫了。一個頂級游泳選手一定要會游泳,一個馬拉松選手一定能夠長跑,一個跳高運動員一定跳得很高。但只有在武術運動中,一個專家不需要證明他可以格鬥,所有他需要做的就是會耍嘴皮子以及瞭解他的套路和招式。”

 

小龍繼續斥責那些武術教練,因為他發現他們大多數人如此肥胖——很多人極度肥胖臃腫。“如果看到一個跳高運動員身體很胖、或者他的師父他的教練很肥胖的話,我們都會笑的。或者如果一個游泳運動員或短跑選手是這種情況,我們也會笑的。需要長那些肥肉的運動員只有那些練日本相撲的選手,”他大笑道,“但是習武者則是需要速度和靈敏的,而這些只有你具備輕盈的體態才可以做得到。”

 

除卻耐久力,李小龍認為所有的練武之人,事實上應該是所有的運動員,都應該身手靈活。他堅持認為除非你的肌肉組織比較柔軟,否則你不可能在你未來的努力中表現優異的。“我覺得在實戰中你的踢擊高度不應該高過腰部,但有時候機會來了你就必須要這麼做。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對手知道你不會高踢,他就只會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拳法和低踢上。但是如果你可以突然起腳攻擊他的頭部,你真想像不到這一腳會多重要。我很高興自己會高提法,因為這些高踢在電影中非常美妙絕倫。觀眾們都愛看。”

 

“肌肉柔軟有助於你做動作。你的身形動作會更加舒緩——更加流暢。靈敏的肌肉不會妨礙你的動作,而僵硬的肌肉卻會讓你的動作變得遲緩。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大塊頭肌肉男的動作?一個武術家的身型應該更像一個游泳運動員,身體強健但同時也柔軟流暢。你不能說由於你的背闊肌過於發達影響到你的手臂動作。我見過很多練武之人都是如此,結果他們的腹腔神經叢很容易暴露成為被攻擊的目標。正是發達的肌肉妨礙了他們有效防禦這一區域。”

 

那些看過李小龍電影的觀眾們很快就注意到,他的身體如此強壯但是同時他身法靈活迅速。沒錯,小龍確實從事舉重訓練,但是同時他也會用其他的運動器材練習,比如彈床、不同型號的拳擊沙包、以及由他的學生們配合練習經過改良的拉伸器材。

 

李小龍借鑒各種體育運動中技巧和動作,並把它們融合進他自己的格鬥技術——截拳道。只有作為一個敏銳聰慧的觀察者才有可能達到他的成就。舉例來說,他曾經採用過一位歐式擊劍家的身法和動作。爲什麽呢?因為他發現擊劍練習者在進攻與撤退中的移動要比那些空手道和功夫的習練者的速度要快得多。在研究他們身法移動的同時,他還學習了他們敏捷的手部動作。終於給他發現,原來擊劍習練者並非真的那麼輕靈,雖然表現出來如此,原因是他們沒有展露自己的手上動作。

 

通過不斷的嘗試-犯錯-改正,李小龍終於形成了自己的搏擊姿勢。就像那個歐式擊劍家一樣,小龍以非傳統武術的姿勢站立,然後他出拳同時也迅速包含了一個無任何暗示的手勢。小龍一遍一遍反復練習這個新的動作直到自己熟練掌握了它。但小龍沒有滿足於這一新的收穫,他必須要更上一層樓。他要更加迅猛。爲了做到這點,他安裝了裝有一根狹長皮條的訓練器材,這根皮條縱向從一端拉伸到另一端。然後他開始每天用手指盡可能快速地去戳那根皮條,然後他隨時輔以對著空氣出拳。很快他的出拳速度就變得非常迅猛,以至於他的對手即使意識到他的出拳意圖也根本無法對其進行攔截。

 

李小龍對自己信心十足,於是他開始在各個空手道錦標賽中做表演嘉賓。他經常會邀請志願者來參與表演,但是那些自告奮勇者往往並不是頂尖習武者。那些冠軍選手卻不敢參與,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根本不是小龍的對手。

 

時間荏苒,李小龍,這個從來不滿足於眼前成就的完美主義者,開始了進一步的嘗試。一天,他讓他的一個學生站在他面前來對他的出拳進行格擋。不再只是不會暴露自己的意圖,小龍更加開始在攻擊時給對方造成假像。他集中精力專注在兩個方面——他的拳和他的目標——並且儘量讓他身形的其他部份不被察覺。而且見效了,他現在出拳已經非常輕靈,以至於即使對手預測到了他的攻擊,也根本無法防守。

 

大多數人都很滿足於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但是李小龍就不會。當他看到他的學生們正在試圖去揣測他的動作意圖時,他便開始嘗試他從拳擊教科書上學到的一些東西。他採用了一項技術叫做“破碎的節奏、不完整的節奏”。不再只是像其他人那樣的出拳,他更開始改變攻擊的節奏。很快他熟練掌握了這一技術並且運用自如,而旁觀者卻根本注意不到。但是其他人這麼做,看起來卻非常的笨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tialart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