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uceleebooks.org/img/prece/12840385263.jpg

http://www.budokanweb.com.ar/prod/Tao%20JKD.jpg

1.

 

謹以本書獻給富有自由及創造精神之武術家。

願擇其善者且有所啟發。

 

 

我十二萬分的感激下述作者允許我引用或採取他們書中的一些文字圖片,其中的出處特別注明如下:

《拳擊》,作者Edwiv L. Haislet 1940年由The Rnoald Press 出版,引用pp.3334,72,9799,106,128,149150,154155,158159,173,178180

《擊劍術》,作者HugoJames Castello,1962年由The Rnoald Press出版,引用pp.139140,144

《純劍擊劍術》,作者Roger Crosnier,1951年由A.S.Barnes and Co.出版,引用pp.132135,137139,168,170171,182184

《擊劍原理與練習》,作者Julio Martinez Castello1933年由Charles Scribner’s Sons出版,引用pp.43,44,62,63,125,127,133136,139,145,168,191

 

蓮達.

謹上

 

2.扉頁題詩

 

神游任自逍遙  Into a soul absolutely free

無思無欲    From thoughts and emotion

雖猛虎之利爪  Even the tiger finds no room

難擾此境    To insert its fierce claws

共沐和熙輕風  One and the same breeze passes

拂山端松林   Over the pines on the mountain

及深谷之橡櫟  And the oak trees in the valley

而其聲異韻   And why do they give different notes?

無思亦無所慮  No thinking, no reflecting

入太虛之境   Perfect emptiness

有物似有所動  Yet therein something moves

皆自然之變   Following its own course

唯目之所視   The eye see it

而手不可及   But no hands can take hold of it-

水中之月    The moon in the stream

雲霧浮於空中  Clouds and mists

常變其形    They are midair transformations

日月行於其上  Above them eternally shine the sun and the moon

恒耀其光    

順乎混沌之道  Victory is for the one

空靈忘我    Even before the combat

與敵雖未一戰  Who has no thought of himself

勝負已定    Abiding in the no-mind-ness of Great Origin

 

拳道與拳術

     拳道以意會。力拙而意巧,力易而志難。若要由自然動靜中悟出萬物變化之理,自萬物變化之力中,悟出別人之拳法之節奏破綻,乘虛而入,如水滲隙。

心拳與術拳

     大巧若拙,拙中之巧。返樸歸真,內蘊天地變化之機,外藏鬼神莫測之變。

哲藝之境

     有些武術雖然先聲奪人,但卻如喝滲水之酒。令人越瞧越無味。但有些武術,其味隨覺苦澀,但卻如細嚼橄欖,令人越想越回味無窮。

入世與出世

     不再以出世為修煉拳道的途徑而完全'入世'了。如佛門弟子心經'入世'的修為方為正果,此番入世之後,便可自紅塵中修學以前無法學到的自然平常的路徑。

 

3.

 

  我的丈夫李小龍始終認為自己首先是一位武術家,其次才是一名演員。13歲時,他為了自衛防身而開始學習詠春拳。之後的19年間,他不斷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一種技能、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人生之道。他通過練習和鍛煉來磨礪其體魄,他通過閱讀和反思來提升其智慧。在這19年間,他堅持不斷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記錄下來。本書便是他生命成果的精華再現。

  李小龍一生都在探索"認識自我""表達自我"之道。他一生不停地對其所掌握的一切相關知識及資料資訊進行研究、分析和修正。他最主要的資料來源是他那藏書超過2000餘冊的私人圖書館。其內容涉及各類健身、武術、搏擊、自衛及其它相關領域。

  1971年,李小龍的背部遭受極為嚴重的損傷,他的醫生要求他停止武術鍛煉,臥床靜養以待背傷痊癒。這恐怕是李小龍一生中最為難熬和沮喪的一段時光了。他仰臥在床達6個月之久,不過他的大腦無法停止工作--其結果便是本書的問世。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均是那時寫成的,但也有許多散張的筆記則是較早或較晚的時候記錄下來的。從李小龍的個人學習筆記中可以看出,下列作者的著作曾給李小龍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愛德溫?L?海斯萊特(Edwin L Haislet)、朱利歐?馬丁尼斯?卡斯楚(Julio Martinez Castello)、雨果(Hugo)和詹姆斯?卡斯楚(James Castello)以及羅傑?卡斯楚(Roger Crosnier)。李小龍自己的許多理論都與上述作者的某些觀點有著直接的聯繫。

  李小龍原計劃在1971年完成本書,但他在電影方面的工作卻使他無法完稿。同時他也對是否應該出版本書感到舉棋不定,因為他擔心本書會被錯誤地使用。他不願本書成為一本"教你如何去搏擊""十課速成學功夫"之類的書。他希望本書成為一個人的思想方法的忠實記錄、成為一種指引,而不是一套現成的說教。如果你能以這樣的眼光來閱讀本書,則自會于其中大有收穫。另外,也許你會有許多的問題,而答案只能由你自己來找尋。當你讀完本書,你將會更深入地瞭解李小龍,但我相信,同時你將會更深入地瞭解你自己。

  現在,放開你的心靈,開始閱讀、理解和感受吧!當你深諳其中精義後,便可丟棄本書。它的真正用途乃是清除你心之紛雜困擾與混亂--正如你將所見。

琳達.李(Linda Lee

  在超凡卓越的大師手中,簡單的事物亦可以通過精心的組織和巧妙的運用而產生和諧美妙的共鳴。李小龍那精湛的搏擊動作和高超的格鬥藝術足以表明:他的武學造詣已然臻此化境。由於背部受傷而被迫臥床數月,李小龍於是提起了筆。他所寫的正與他所說和所做的一樣--直接而真摯。

  正如在欣賞音樂時,對其作品本身的瞭解可以使人有更為深切的感受。因此,琳達和我在序言中將對本書的由來和產生予以詳細的說明。

  事實上,"截拳道之道"早在李小龍出世之前便已產生。他入門所習的傳統功夫詠春拳當時已有400年的發展歷史。而他所擁有的2000餘冊藏書、他所閱讀的無數書籍,更是數千名前輩專家的心血結晶。本書中並沒有什麼新鮮發明,也沒有任何絕招秘笈。李小龍常說:"沒什麼特別的"。是的,的確如此。

  李小龍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深深地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能力。因此他能夠正確地選擇那些可以為他所用的事物並將其融於自己的動作和言談中。他從孔子(Confucius)、斯賓諾沙(Spinoza)、釋加牟尼(Krishnamurti)及其他哲學家的思想中吸取其精華,進而形成自己的哲學觀點和思想體系,正是在此基礎上,他開始了本書的寫作以闡述他心中之""

  在他去世時,本書僅僅完成了一部分。其原稿共有七冊,卻只有一冊完全寫滿。在各主要部分之間,有無數的空白頁上只是記下了簡單的標題而已。有的時候,他在寫作時進行深入的反思和自省,對自己提出問題。更多的時候,他常常面向他無形的學生:讀者進行寫作。在他走筆如飛時難免會不顧文法,但當他從容落筆時,其文字則生動而有力。

  其原稿中的許多資料是極為條理、井然有序地寫下來的。此外還有一些潦草的筆記,則是李小龍在靈感突現時迅速記錄下來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想法和觀點。它們亦散見於本書各處。除了這七大冊裝訂好的原稿外,李小龍在發展其截拳道的過程中還寫下了大量的筆記。這些筆記保存在他的書架和抽屜裏,有些已經過時,而其餘皆為較新的內容,並對本書有著極大的價值。

  在李小龍遺孀琳達女士的幫助下,我收集、審閱了上述全部資料,並編寫了詳盡完備的索引。然後我嘗試著將這些分散淩亂的內容進行有機的整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本書中的絕大部分內容皆忠實於原稿未作改動,書中的繪畫和草圖也全是李小龍親筆所繪的。

  如果沒有李小龍的助教丹尼?伊諾山度(Danny Inosanto)及其他高級弟子的耐心幫助,本書是絕難完成的。也正是他們,以自己的知識來幫助我對自己八年來的習武歷程重新審視,拋卻陳腐的觀念,並使理論真正融於實踐之中。在此,我不僅以本書編輯的身份,更要以一位武術家的身份向他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需要注意的是:這本《截拳道之道》並未最終完成。舉個例子:在"攻擊五法"一章中,李小龍最初曾寫有"封手"一節。但後來他發現這個標題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封纏"這一技術可以同樣有效地施用于對手的腿、臂和頭部。由此可以看出:對任何概念試圖貼上某種"標籤"都會帶來一定的束縛和限制。

  事實上,真正的"截拳道之道"是永無止境的。它只是一個開始。它沒有固定的風格,也不分級別的高低--儘管對那些訓練有素者而言它可能更易閱讀。也許針對於書中的每一點論述都可能存在著例外的情形--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盡述搏擊的全部變化。本書僅僅是記錄了李小龍的研究歷程和思想方向。其研究與探討遠未終結,許多基本或複雜的問題也沒有最終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自行探索下去。同樣地,書中的圖片也未做解釋說明,或是只提供了一些模糊的提示。其目的在於激發更多的問題、啟發更新的思想。

  希望本書能成為所有武術家靈感與智慧的源泉,亦希望其智慧能與日俱增。然而令人遺憾、卻又無可避免的是,本書的出版必將會導致一大批所謂的"截拳道學校"蜂擁出現,而其創辦者卻只是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招搖之徒。警惕這些"學校"!如果他們所教的內容違背了截拳道的基本原理,則說明他們並未真正理解本書的精義。

  即使是本書自身內容的編排順序亦毫無任何具體的意義。在速度與力量、準確性與腿法、手法與距離之間並無任何真正的界限,每一個搏擊要素之間是互相影響的。我所作的內容劃分只是為了方便閱讀而已--不必對其太過拘泥。在你閱讀時,在你發現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時,不妨拿起筆來作一注明。你會看到:在截拳道中並沒有任何明確的界限--除非是你自己劃地為牢。

吉伯特.L.詹森(Gilbert L. Johnson

 

本書於1975年出版。

本書是在李小龍逝世後由其遺孀琳達女士與武術理論作家吉伯特強生合作,根據李小龍生前武學與哲學筆記手稿整理而成,並由李小龍截拳道大弟子伊諾山度審訂。

該書208頁,大16開,囊括了李小龍生平武學與哲學理論的精華,並收錄了大量李小龍的武學筆記手稿,出版後立即風靡東西方,被譯成九種文字暢銷世界各地,迄今為止已印刷四十餘次,被西方武術界奉為“武術聖經”。

李小龍生前本打算將這部書的手稿命名為“武道釋義”,1975年該書出版時由琳達女士定名為《截拳道之道》,而將全書的開篇--哲學理論部分配發李小龍武道釋義”手跡與題圖,以示緬懷。書中詳論了截拳道的技術體系,攻擊防守原則與武術哲學之終極目的。香港曾出版有該書的中文譯本《李小龍--截拳道》(譯者:杜子心),影響廣泛。

 

4.目錄

 謝詞

 扉頁

 序言

一 武道釋義

 一 論禪

 二 靈魂之藝術

 三 截拳道

 四 令人絕望的陳規

 五 截拳道的要義

 六 無形的形

二 準備運動

 一 訓練

 二 熱身

 三 對敵姿勢

 四 身體的攻擊武器圖式

 五 八個基本防禦姿勢

 六 人體的攻擊目標

三 搏擊要訣

 一 協調

 二 嚴謹

 三 力量

 四 耐力

 五 平衡

 六 身體感覺

 七 良好的姿勢

 八 眼明

 九 速度

 十 時機的把握

 十一 態度

四 攻擊武器

 一 截拳道的攻擊方法

 二 腳法

 三 手法

 四 擒摔法

 五 柔道與柔術之研究

五 準備

 一 虛招

 二 消截法

 三 其他技巧性的手法

六 靈活變化

 一 距離

 二 步法

 三 閃避

七 攻擊

 一 攻擊的準備

 二 簡捷攻擊法

 三 配合攻擊法

 四 反擊

 五 回刺

 六 重新攻擊

 七 戰術  

 八 攻擊五法

八 沒有圓周的圓

九 只是個名稱罷了

 

5.

 

一、論禪

  欲能由武術中有所啟發,意謂著能破除"真知""真命"之障礙。同時,並能發展無限的自我,無限的擴展自我。此亦絕非強調整體之某一面的發展,而你整體發展以及於整體之每一面才是。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於心靈與意志的適當運用其力量。

  虛空恰恰站在這與那之間。而虛空是什麼都包括,沒有對立的——沒有不屬於它的或是與之相反的。存在的虛空系一切形式的源頭。虛空充塞在生命中、權力中甚而愛欲中。

  瞧向一木制的娃娃,她一無自我之意識,亦一無思考能力。一無貪欲亦一無頑冥不化。

  倘內心無任何固守僵結,則外在的事物自會開敞出現。移動一似流水般。靜止時猶如鏡子,反應時卻恰似回聲般。

  空是無法下定義解說的,正如最柔的東西是無法剪斷的一般。

  我系移動著亦可謂全然末動。我恰似浪濤上的月般不止的顛簸、搖移著。真義非在"我正在從事什麼"而是在"內心深處的自覺""何者深入我之中"。而過份的自我的意識系對一切身體行動的最大阻礙。

  心靈的偏狹意謂著心靈的凍結。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動性,心靈將不再是真正地處於心靈的狀態。

  "不可移動性"系能量的集中於一焦點,一如輪子中之轉軸軸心般,並非紛亂分散的。

  重要處在從事某事之過程而非其完成結果。沒有動作者只有動作。沒有經驗者只有經驗。

  單憑自己的偏好與欲求而能一無色彩地觀察事物可謂能以其純樸單純的本性以觀察事物。

  一無自我意識時,藝至其最高之境界。一個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敗之關切,則必可發現"自由"為何。

  完美的道路只對那些又選又挑的人方是困難重重的。無所好亦無所憎,如此心方可證明,一發之差猶如天地之別;倘真理證明於你面前,則永無是或非,是與非的掙扎戰鬥是心的大病。

  智慧並非是如何嘗試將好的由壞的中搶取來。卻是學習著如何駕禦他們。一如軟木飄蕩在浪濤的波峰、波谷一般。

  驅使你自己與病同行、同在、同伴——此系消除此病之法。

  論斷惟有是行為的論斷,不牽涉其任何論斷的事物方可謂之禪。

  在佛中,並無努力之處。惟有平凡而一無特別。用自己的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臥便睡。無知者自會笑我,但智者卻會知我,其中有深意。

  並不為自己創立什麼,惟像一無存在般的一閃而過,一如純潔的靜寂,得者實失之。

  切勿逃脫,奔放自己。毋尋尋覓覓,自會於己最不盼求之時到來。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靜視一切技巧即猶一視無睹。

  並無固定一成不變的教法,我所能給予的亦只有適切的藥石以治某特殊的失調罷了。

  佛家的八重路

  出此八要以消滅苦難,以正真偽,以予生命真義之真知。此八要謂之:

  1、正視(瞭解):需明視何種為謬誤。

  2、正決(志向):決意受拯救。

  3、正言:說談以求得救。

  4、正行:必須行為正當。

  5、正業:生計不能與救己相衝突。

  6、正功:欲愈己之疾,猶需不斷的努力。

  7、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斷不止地思與覺。

  8、正心(默思):習如何深思限想。

二、靈魂之藝術

  藝術的目的系將內在的視覺投影於世界上,以描述人類最深處的心靈與經驗的唯美創造。藝術系使此等經驗,變得可解可接學與欣賞的。

  藝術吐露了內在心靈對事物瞭解之情形,與使人與空靈的相關性。

  藝術是生活的表示,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我們必間接由藝術來給予自然與世界一種新的形式與新的意義。

  藝術家之表現系欲使其心靈更為明晰,使其於學校所學之技巧理論更易發揮,在其每一動作發揮中,均可使其心靈之旋律變為可見,他的動作是空靈的,空靈無一物的動作正如空言般——一無意義。

  由你內心之根處消除"不明"的思維與作用。

  藝術絕非粉飾的裝飾品;它系點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換言之,藝術是獲得自由發揮之技巧。

  藝術亟需對技巧的完全熟練——由心靈閃爍的反感來培養。

  "無藝術之藝術"是藝術家在心路上的過程;它實意謂了"心靈的藝術"。各種不同的技巧、工具的運用均系朝向此絕對心靈之世界的坦途上邁進。

  藝術中的創作系個人心靈、精神的坦然開拓,原來系空無一物的,它能更加深心靈的深度與廣度。

  無藝之藝系心靈在平和一似一泓映月的止水般的藝術境地。藝術家之終極目的系在善加運用生活之路面,昇華為永恆的生活的藝術。藝術之道,惟有從生活中,各階層的生活中來學習,心靈乃可創造一切。   拋卻一切暖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為大師。

  藝術系趨極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之不可或缺的調劑與傾泄。藝術之目的並非單單自私與只昇華了自己一邊的靈魂與意識,而是該開啟凡民之心智、思想與意志——以應合著協調美滿的自然世界。

  藝術家即使是有高深之技巧,亦不意謂著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止的進步與心靈的反應,發展中的中間階段罷了。完美是無法以外貌、形式來求的,而系由人類內心心靈深處散發而出。

  藝術的活動並非全是在藝術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界,於其中各形各式的藝術匯流在一起,而心靈的和諧與空靈中的聯繫均得以實現。

  由上可知,藝術之過程系由現實生活中而來的,現實的生活便是真。

  至真之路

  l、對真理的追尋。

  2、對真理之知覺(與存在)

  3、對真理的認知(其本質與方向——如,對行為動作之認知)

  4、對真理的瞭解(一個有真知卓見的人乃由實踐中去瞭解——道。並非片斷零碎的,而是整體的)

  5、對真理的經歷。

  6、對真理的學習。

  7、忘卻真理。

  8、忘卻真理的負載。

  9、回本朔源。

  10、沉靜返空靈。

三、截拳道

  人們為了防衛自己,乃將無限的靈活變化,轉變成僵比的——限定住的傳統形式。欲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能捨棄一切理想、形式與派別;甚而也猶需拋卻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謂的截拳道之理想。

  能清晰精純地洞悉情勢確屬不易——人的心靈是複雜難解的。——技巧的學習容易,對於各人獨特的風格與個性的培養則否。

  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無派無別的,亦可適於任何派別。截拳道能運用各門各法,不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為其所用。

  欲於截拳道中有所精進,必先對意志有控制鍛煉的意念,忘卻成敗勝負;忘卻驕傲與苦痛。讓對方因其挑釁而遭受更嚴厲的反擊。

  最大的謬誤就是預先對結果妄加臆測;不應對成敗得失有所在意。讓一切自然發展下去,你的身體四肢自會在適當的時機反擊。

  截拳道使我們一旦確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顧。它對生死是置之度外的。

  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膚淺、不實。而系直貫入複雜問題的核心。

  截拳道並不虛張聲勢。它並不迂回地走著,而系一直線朝向目的的。簡捷的一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

  截拳道之技巧簡單說就是如何使動作簡捷直接。如何表現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實的。能自由無拘不為外在的依戀、偏頗所限。

  截拳道可謂啟開智慧之火炬。它系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動作。

  一旦受過良好的訓練的學生在各方面均應能生動與有活力。然在實際搏擊中,他的心靈尤需冷靜,不為外界所紛擾。也須能以不變應萬變。一旦前進,他的步子需輕盈與平穩。他的雙眼必能不滯停,而注視敵人之每一舉每一動。他的行為表現仍與平時一般,而無任何意外產生之可能。

  四肢,你的自然武器有雙重目的。

  1、摧毀面對於你的敵人——消除自由、正義與人性的障礙。

  2、摧毀任何紛擾你心靈之物,毋需傷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貪婪、憤怒與愚昧。截拳道系朝向自我發展的武藝。

  拳與腳均是消除自我意識的武器,此等武器代表著直覺的力,本能而直截,不似智慧與複雜的自我意識,它並不分裂自己.即能防衛其自立獨立性。此等武器你一往直前而無回顧四盼的。

  人天賦所具的純潔心靈與空無一物的心理系,使其四肢可善用此等性質,以運用自如。四肢一以不可視見的精神,使得心靈、身體、四肢,處於最大的活力。

  拋棄盡陳腐老不靈的技巧,方可至整注與自由靈活的運用。

  不為任何依戀,執若所限系人之自然天性。能永不止向前;過去、現在、將來的思想一似流水般不斷地前進,晝夜不息的。

  損棄思想教條之偏限,在思想中不為思想所左右,不為外物所誘。

  真"如是"是思想的物質,而思想是真"如是"的機構,思及"如是",要固定義它猶如褻瀆它。

  將心靈專注於焦點使之警覺著,使之能瞬即知覺真理——而真理是各處無所不在的。心靈需可由舊傳統習慣、偏見、限制的思想過程中解脫出來。

  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四、絕望

  在武術的久遠歷史中,盲從與模仿似為多數武術家、老師與學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與保守與傳統的派別有關。是故,欲求一有創新的老師將是十分不易的。企需領導人物為之導引。

  每個屬於某門某派的總會謂其惟一擁有真理,而排除其他派別。這些派別專憑其一面之詞來曲解道。破壞了諧和與安定,所發展出的技巧,都屬於花巧不實的。

  他們並不真面對實際的搏擊,大多數武術家均與真正的功夫相去甚遠,實際的博擊是簡捷且直接的,而他們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並不會直接入真正的核心、關鍵,妄憑花巧的招式與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實際的搏擊情況。

  欲以超心靈的力量感應一切,直到參與者一至神秘、虛幻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無意義的意圖,是無法和不斷變化的標準相合的。

  當你真正與人搏擊時,搏擊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與空想的招式既是無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動的技巧。此等招式充其量不過是盲從與無謂的練習罷了。

  一旦真的感情憤怒、恐懼發生時,能以傳統的形式與技巧來表達?倘若是自由的,是應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來表達自己,抑是一如機械,聽任別人指使?該是流動的整體,能無限與拘束地流動,抑是偏限於自己的派別模式中,阻止了整體與創新的意識。

  一門一派的武術家非將不直接視問題之關鍵所在,反盲從所附與形式,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一個人所受的教導既是偏頗與歪曲,自是無法明確地辨別何者為是。是故,傳授須與事物之本質相合方可。

  成熟不意謂著做觀念上的俘虜。是系自我最深的覺悟。

  生命是與整體相關的。一旦能避免機械比人工的技巧,方有自由可言。

  一個頭腦明晰、單純的人並不選擇;何者是便是,不是就是不是。根據觀念而做的行為顯然可知是有選擇的,而此種行為亦非自由的。相反的卻帶來更大的阻力與矛盾。

  關係便系瞭解。它是自我表白的方式。關係是發掘自我的明鏡——存在即是關係之謂。

  固定的形式,非將無法適應真實情況與變化,製造檻籠罷了。而真理是在牢籠之外的。

  形式套路只是無謂的重複罷了,使自己自以為是地避開面對真實敵人的自我探討。

  累積是自我封閉似的阻礙自己,花巧的動作更增強了此等的阻力。

  傳統的武術家只可謂之是傳統的觀念,照不變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動作均是承習舊有的而無創新。

  知識是固定在某一段時間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卻是永往不斷的。知識由累積結論而來,而求知則系一不停的動作。

  學習絕非知識之累積;而系一求知的行為,是無止境的。

  在武術的鍛煉中,並得有自由之意識。一限定的心靈絕非是自由的。勿為任何門派傳統所限,武術該是自由。

  欲自由發揮表達自我,昨日一切非的盡行拋卻。由舊的固可獲得安全感,新的則可獲致流動且機變的武術。

  欲深信自由的可貴,心靈必需學習正視生命,不受時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於知覺意識內的。注視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與生活於現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拋卻。

  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後方可複生。一旦自由所做的自無所謂對與錯。

  一個人一旦不能表達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開始掙扎,掙扎孕育了規律化的例行法則。

  一個搏擊者必須能經常持心靈單純,心中只存一目際——如何搏擊。他必須去除阻礙其前進之障礙,無論是感情的、身體的或是知識上均然。

  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統之約束,方可能自由與整體地做其所欲做。一個一心欲求真實的人,是不會受任何形式所縛的。他只存在何者為是之中。

  倘欲瞭解武術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敵人,你必須拋卻一切門派的觀念。捐棄偏見、好憎等等。然後,你的心靈方可能平和而一無偏頗。在此種沉靜中,自可清楚、整體地視物。

  倘若某門某派教你如何搏擊,你可能依據著那種方法之極致去搏擊,然而那並非實際之搏擊。

  倘若你遇到一不按一般打法搏擊的選手,倘你仍想以平日所練之傳統防禦法來擋,你的防禦與反擊常會顯示出缺乏可變性與靈活性。

  一旦你隨著傳統的模式走,你所瞭解的只是老路子,傳統與傳統所造成的陰影罷了——你並不瞭解自己。

  一個人如何可能以部份的、零碎不全的形式來反應整體。

  單單只是重複地演練規則化的、固定的動作,當會剝奪博擊之"靈活"""

  傳統形式的累積,只可能變為束縛你的錨;它只朝向一個方向——那就是向下。

  形式只可能增加阻礙;它只是已選擇動作之模式的演練罷了。

  一旦適應了部份非整體的方法,一旦孤立於閉鎖的模式,一個人必是經由一阻力的螢幕來面對其敵人。——他做的只是形式化的,並不知其對方真正是如何的。

  我們難道只要那些拳套形式,一味模仿傳統的防禦攻擊方式?我們是深深地受著它們的拘束啊!

  欲與敵人相匹敵,一個人需有洞悉的能力。有阻礙時是無法有直接的洞悉力的;存在"此是惟一的方式"時亦然。

  具備整體意謂能奉者何者為是而行,因為何者為是是經常不斷地改變的。一旦一人受限於某一觀點,他將不再隨著何者為是而轉移的。

  無論一個人對鉤拳與擺拳的觀念如何,無疑議的是,必須設法獲得對此二種攻擊法的最佳防禦方式。幾乎所有的拳手都使用它。善用鉤拳、擺拳更使其攻擊更加變化多端。他亦必須練習可由任何位置出拳之能力。

  傳統的門派中,制度是遠比獨立的個人重要的2傳統影響下的人只是跟著前人的模式走罷了。

  如何方可使傳統的門派,所謂的家,制度趨於靈活變化之境?傳統中也只是靜態、固定、僵化的,或許也可指出路來,但那路是有限的,絕不能趨靈活變化之境。

  真理是與敵人的關係,不止地移動,靈活變化,而非靜態的。

  真理是無途可至的,真理是變化靈活的,因而是不斷地改變的。

  真理並無休止之境,無形,無固定組織,無哲理可言。一旦你見之,你當會知道靈活變化之物亦是何以是為你。由靜態的、人為的形式,固定的動作是絕無法表達靈活變化的自我的。

  傳統的形式只可能遲鈍你的創造力,凍結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無知性地照著做罷了。

  正如金黃葉子可一似金幣般地哄騙哭泣的孩童般,所謂的絕招、秘笈也不過顯示了武術家的無知罷了。

  切勿有排拒或選擇的心靈。無故意之心靈即無適當之思相

  盲目地接受,拒絕與承認只有阻礙瞭解。使心靈以感性入他人之力。則方有真溝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瞭解,必至此狀態——無選擇的知性,無同意無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結論,才開始。

  由門派形式的順應一致中瞭解自由之真義,由深入觀察你平日所演練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難或同意,只是觀察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響,摒絕傳統反應的拘束,此使你方會知知性為何,能新鮮整體地視物。

  知性是無選擇可言,無所欲求,無所焦慮的;在此種心態下,方有知覺洞悉力的產生。洞悉力方可解決所用的問題。

  瞭解需要的洞悉力並非短時間的,而是連續的知覺,連續無止境的探討狀態。

  欲瞭解搏擊,必以極簡捷直接之方式為之。

  瞭解的產生是經由感覺的,在某一瞬間由關係的明鏡前映出。

  瞭解自己之生系經由關係之過程而生,而絕非孤立狀態下可生的。

  欲瞭解自己必是由與別人接觸後方反求諸己。

  徒欲心靈的努力則反將局限了心靈,因努力可謂心靈朝內目標的掙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標、目的,——可見的終點,你便是將心靈局限於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這事物為我之經驗所感覺,明日若仍想重溫下此種感覺,其中樂趣,則此種經驗將會變得麻木無甚知覺。真實的也惟有在當時可見罷了,真理是沒有明日可謂的。

  當我們深入研究問題時,必會發覺真理之所在,而問題是水不會與答案相離的。問題中會隱含了答案——瞭解問題亦同時解決了問題。

  以未嘗分割破碎的知覺觀察何者為是。

  真的如是是無偏頗的思想;是無法以思想、觀念來穎悟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謂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絕非整體。思想只是記憶的反應,而記憶經常只是局限於一部份的。因為記憶只是經驗的結果。因此,思想只是心靈由經驗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靜;以空靈之心,無形、無法來面對敵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無活動的;而道是需無思以行的。

  內視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並非可創的。

  能不役於外物,不為外物所敝,自會有鎮定、平靜生。能靜意即能無幻念,能無如是之妄念。

  並無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並不移,然其動與效即是無止盡的。

  "契機"是無所謂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結果,因而自亦非時間之謂。

  一旦有段時間生命受到威脅無法不為防衛自己努力時,你能說"先等我擺好架勢,拳置腰際,再打好嗎?"生命于危急時,你能乃拘泥於你所學的派別打法嗎?還是隨機應變?

  中國的武術系經過三幹多年的演變與流傳的武術。

  為何一個人非得依賴這三千多年的傳統,他們可能告訴你什麼是"",什麼是"",但是真正用到時呢?他們的理想、原理惟有引向偽善之途罷了。

  由於不欲受侵擾,而求穩定的心理,人們開始建立行動、思想的模式、規範,久之,即變為此模式之奴,以此不實之模式為真了。

  求某種動作的模式、規範使得參與者得以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在拳擊或籃球等運動中或是可行的。然截拳道則否,截拳道之精神端在自由之精義,是不該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許多武術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師所傳授的,結果造成成了其行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應自是依循著已定的模式,使其心靈更加限制與狹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靜處。然暝思決不可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無所謂正與負,否定系全然空靈之狀態。

  集中系一中種專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響。

  有一種行為的狀態其間並無行為者。有一種經驗狀態其間並無經驗者。這便是傳統。

  傳統所謂的集中,系只專注於一件事,而摒絕其他,而知覺是整體的行為,並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靈的狀態也惟有以客觀無偏見的觀察方可解的。

  知覺並無所謂界限裏;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無例外。

  集中可謂心靈的漸次縮窄。然我們所關切的是靈活變化的整體過程,而惟一專注集中於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縮窄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達是整體的;是立即而無暇思考的;惟有肉體與心靈的完全自由時,方可能完整地表達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義

  l、在攻擊時嚴謹的結構(攻時:以靈活的前手攻/防時:以手防)

  2、能變化運用手法與腳法的武器。

  3、在攻擊或反擊時善用韻律的不規則變換來誘敵。

  4、重量訓練與科學化的輔助訓練再加上完全的適應練習。

  5、截拳道在攻擊與反擊時的直接動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發招。

  6、身體的閃躲與步法的輕盈。

  7、自然機變的攻擊戰術運用。

  8、近戰的能力——

(a)閃躲攻擊

(b)摔法

(c)擒拿法

(d)鎖法

  9、完全的對打練習;與對移動目標的實際接觸訓練。

  10、不斷地強化自己攻擊的武器。

  11、表達自我獨立的個性;靈活變化不為傳統所困。

  12、在結構上是整體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體運動中,訓練連續的自我表達能力;

  14、放鬆與有勁的出拳化為一體,保持心靈的警覺。

  15、動作的流動性(無論是直線或曲線的動作——向上、向下、轉左、轉有、側移步、下閃、晃身等等均然)

六、無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術家能更加注意武術的根本,而非武術繁盛不實的花葉、枝節上。而在枝節處的爭論是可以由根本處瞭解的。

  毋需關懷何者是柔,何者是剛,踢擊與拳打、擒摔與手打腳踢,長距離與貼身搏擊之好壞。因世上並無確切的何者比何者強。惟一需防範的是,切勿使部分瑣碎的,剝奪了真樸的整體性。

  在搏擊的藝術中,一直有著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高之問題。成熟是一個人本質,實體上漸進的進步。這也惟有從自由表達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達成的,絕非是模仿、重複傳統的模式動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門派偏重直線的動作,也有些門派偏好曲線或圓形的動作。此種偏於某一面的武術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巧端在自由運動用各種動作;系一啟發自我之武術。武術絕非是裝飾物的。一種選擇的方法,無論多正確,亦惟有使人限於一模式內。搏擊是瞬間千變萬化的。依循著某種的模式練習只會導向阻礙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絕無可能的。

  搏擊之道絕非是限於一個人的好惡、選擇的。惟有每一時一刻在搏擊中追尋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頗、斜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時方可能。

  截拳道是無所謂形的,故亦可適於任何形;且因其無分派別,故亦可適於任何派別。它能善用各種的方法技巧,以求達到武術之最高境界。

  武術的至高境界必是趨向簡捷,以不變應萬變。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於花拳繡腿罷了。

  對於端正,消除外在不實、花巧的招式是不難的,然而對內在則難矣:

  不妨以自己所學的門派(無論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力、柔道)來觀察街頭的打架。也惟有不為門派所限時方可清楚地觀察入微。如此,方可無好憎地整體地來觀察。

  惟有在無比較時方有何者為是,如此亦可至無所紛爭之境。

  博擊絕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別,無論是功夫,學空手道、柔道或其他的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面對的是實際,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無形為形。

  無所停留意謂著所有事物其終極源流是人所無法理解,也非時空所可局限的。

  一個無所根本的搏擊者不可再謂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動一似機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響;埋葬其獨立的意識。而其獨立意識是其迄今所從未知覺過的。

  自我的表達是無法以形式化的練習來完成的。而形式的練習都是表達的一部份。無形的形並非意謂著無形。無形之形系由形進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達的境界。

  無教化並非真意謂著未受教化,惟有無教而教方是意義深遠的。

  而否定傳統的教化,也許你會因自創其他之模式而使自己身陷其中。

  欲求身體的不實的誇大與強己所難,自會偏離正道;欲求心智的虛幻的理想,當會無法見到實際之真象。

  許多的武術家總欲求更多,欲求一些特別的,即不知真理,正道卻蘊含在簡單的動作中,正因是這樣;他們卻不能見之。倘若說出原因的話;那便是在追尋中即迷失了原來存在的。

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之自覺。

 

6.

 

一、訓

訓練是運動中最為人所忽略的階段之一。一般均將時間過耗於動作技巧的演練上,鮮有將之用於發展個人的習武特性上。訓練不獨關係著其最終之目的,且關係著“一個人的精神”與“一個人的情緒問題”。因之,訓練需要能有思維能力與判斷力得以控制良好。

訓練是一個人預備做激烈的神經及肌肉反應時,心理與生理上的狀況適應練習。包含有心智上,勁力上乃至於耐力上的鍛煉。它亦可謂為技巧鍛煉,經由上述之鍛煉法乃能和諧地協調發揮其功能。

訓練不惟需具備強健身體體魄之知識,且需具備對何者可能殘害,損傷身體之知識。不當的訓練自會造成傷害。由此看來,訓練不但與防止身體傷害有關,反之亦可能由此造成傷害,不能不詳加注意的。

功課表

1 前劈叉、橫劈叉輪換。

2 掌上壓(伏地挺身)。

3 原地跑步。

4 肩回環。

5 高踢腿。

6 低曲膝。

7 橫舉腿(譯注:見一個橫踢腿後,將腿橫擺在空中,用另腳支持全身重量,橫置的腿膝需直,腳尖向水準方向,或微向下,腿愈高愈好。)

8 扭身起立。

9 轉腰。

10 抬腿。

11 彎腰前俯。

每日抽暇鍛煉之時機:

? 一有機會便走路??譬如,? 在距目的地數條街遠處停車。

? 避免乘電梯,? 升降機;可走樓梯。

? 當靜坐、站立、躺臥時、假想敵人之攻擊,? 以培養冷靜之知覺。設想對方可能的攻擊方式,? 自己該如何防禦如何反擊。反擊動作愈精簡愈佳。

? 練習在穿衣、穿鞋時用單腳獨立平衡??當然隨時亦可做此練習。

 

橫踹腳之練功法之一:踢腳後,腿即停

置空中,練習身體平衡與踢腳的準確性

補充訓練

1 系列訓練:

系列1(週一、週三、週五)

1 跳繩

2 彎腰前俯

3 貓式展軀(譯注:即中國之鐵牛耕地。)

4 跳躍

5 蹲坐

6 高踢腿

系列2(週二,四,六)

         1)跨部伸展

         2)橫抬腿

         3)蹲跳

          4)肩回環

          5)前、橫劈叉

          6)拉腿筋??左、右腳

2 前臂/腰:

系列1(週一、三、五)

          1) 轉腰

          2)翹腕(手掌上彎與小臂成直角)

          3)曲膝

          4)轉膝運動

          5)側彎腰

          6)手掌向下曲彎

系列2(週二、四、六)

          1)抬腿

          2)後彎

          3)扭身起立

          4)杠杆式扭腰

          5)左右抬腿

          6)活腕

3 力量訓練

7 以力鎖扣

8 迫力

9 墊腳尖

10 拉力練習

11 下蹲

12 聳肩

13 盡力上舉

14 半蹲

15 蛙踢

二、熱身(準備運動)

     熱身系身體各組織做激烈之物理運動前,欲使身體適應狀況,產生敏銳的生理改變時所必需的過程。

重要:為使熱身運動獲得最大效果,熱身準備練習之動作需盡可能與所需做的要求動作相仿佛。

熱身可減少因肌肉的滯粘力對所要求的動作所生的阻抗。熱身可增加動作之演出能力,避免激烈活動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1、賽前,將動作技巧預先演練,可促使神經肌肉協調系統,適應並熟習與動作之確切要領。此外,並可提高肌肉之運動知覺程度。

2、熱身運動造成體溫的升高,可供給體內生物化學反應,肌肉纖維收縮時所需的能量 。體溫升高同時可縮短肌肉鬆弛所需的時間,並減低肌肉僵硬的情形。

上述二過程之結果,可增進動作之準確性,影響勁力及速度之大小。並增加細胞組織的彈性,減少受傷之可能。

搏擊前,倘不能事先小心翼翼,做如拉腿筋等的熱身運動,常會無法作猛烈的踢腳攻擊。同樣地,身體之任何肌肉,倘不事先熱身,常無法遽然做激烈的運動。

對不同的運動,常有不同的熱身(準備運動)時間。芭蕾舞演出前,演員通常花兩個小時在預演準備上。開始先做些非常容易且輕柔幅度小的動作,隨後逐次增加運動的強度與動作的幅度,至直演出前方停止。如此,可減少因受肌肉拉傷的影響,使演出大失水準的可能。

一個運動年齡較長的運動員,常有將熱身準備運動緩緩加長之傾向。此種情形,可能是實際的需要,也可能是運動員愈老愈?滑頭?吧。

 

譯注:印度角力練習蹲坐與貓式伸展。

三、對敵姿勢(譯注:即擺樁法)

適當姿勢其本質在身體組織有效的協調合作上。此需經由長久而堅定的練習方可獲至。

 

譯注:采此種對敵樁式時,身微向前傾,身體重量35%落於前腳,65%落於後腳。後腳踵離地,雙腳均微曲膝。

#)動作自然意即(a)輕鬆(與緊張相對)(b)安適……所有肌肉能以最快速度與輕鬆而做動作。

#)使肌肉充分放鬆自由。

對敵的姿勢必須是最能使自己的技術與技巧發揮至極限的姿勢。必須是能使自己完全放鬆,使自己肌肉能有最快反應的姿勢。

正確姿勢的三個條件

1 可使身體與其四肢處於最易於進行下一動作的最有利的姿勢。

2 此姿勢將最不易暴露自己之意圖與所欲之做動作的徵兆。

3 此姿勢必須能維持身體適應之緊張程度,能有最靈活的反應與最快的協調合作能力。

 

側面對敵之姿勢

所採取的對敵姿勢,必須能使自己處於極為自然且放鬆的狀態,且可使動作在任何時間均可順暢的做出。

對敵的姿勢必須能使自己處於最佳的?精神準備姿態?

在西洋拳擊裏,頭部通常視為身軀的一部分,並不單獨地做動作。在近戰時,頭須垂直,下顎尖必須貼靠肩窩鎖骨處,面頰貼近雙肩。但並非面頰去靠肩膀,而是相互的貼近的動作,在半途相遇。肩微向上抬一至二寸而面頰微向下落一至二寸。

 

右腳擺前時的對敵姿勢

 

左腳擺前的對敵姿勢

除非是在消極的防禦姿態,否則下顎尖並不適於伸出貼緊在前肩上。因為此種動作將會使頸部處於一極不自然的姿勢,並減低對頭部的支持作用。全身的姿勢亦因此而受破壞。此外亦可能因而使前肩與手臂過於緊張,減低動作的靈活程度並造成疲勞。

一旦下顎下低貼緊鎖骨,則肌肉與骨骼當可處於最佳之排列姿態,且只有頭部呈現在對方之前,而自己下顎幾無為對方擊中之機會。

前鋒手與前臂

肩放鬆不凝力,手微放低些,放鬆並隨時準備攻擊,整個的手臂與肩膀必須放鬆不凝力,使自己可以更快更易刺出或崩打出一拳,手的位置需頻頻改變,由較低之位置直至肩膀的高度,並可過前之肩部的外側,但需沉肘。前手需保持不停微微晃動著,使出拳速度更快些。

前手採取較低的位置原因是大多數的人對下盤的防禦力較弱的緣故。同樣的,因此較低的位置,頭部處於較易受攻擊的不利狀況。降低手的另一好處是不須收手便可直接攻擊。

手伸過遠防禦當會證明系一極危險的弱點,無論攻擊或防禦時均。

攻擊時:

    1 需先收手而回,易為對方預先看出徵兆。

    2 需要準備動作來發勾拳等等。

防禦時:

    1 暴露身體的前半面面積。

    2 易為對方看清自己手的位置,小心避開來再攻擊。

    3 手伸過遠,必致不靈活。

因此,採用截拳道的對敵樁步姿勢,自可較其他對敵姿勢有效些。

? 前手需不? 停地保持微微的晃動動作,? 以便出拳的速度更快些。(運用到慣性的原理)

後護手與手臂

後手的手肘下沉,置於胸肋之前方。後手前臂護住胸口。後護手成掌,掌心朝敵人或向左、右側,手的位置在對方與後肩之間,與前肩三者成一直線,後手亦可微貼在身體上。手臂必須放鬆,自然,隨時準備攻擊或防禦。雙手可以進行圓弧形的交織動作。重要的一點是,手需保持微微的晃動中,必需能護好自己。

軀幹

軀幹的姿勢主要系為前鋒腳與前鋒腿的姿勢所定。若前鋒的腳與腿的姿勢正確,軀幹自然而然的居適當的位置。很重要的一點是,軀幹與前鋒的腿需在一直線上。當前鋒的腳與腿轉向內側時,身體亦轉至內側,使自己暴露于對方的目標減至最小。一但前鋒的腳與腿轉角向外側,身體所暴露于對方的目標自會更大些。就防禦上來說,暴露的目標愈少愈好,反之則較易遭對方之攻擊。

馬步

半屈蹲姿勢可謂最佳的搏擊姿勢,一來身體之支撐情形良好,隨時可維持安適而平衡的態勢,毋需準備動作即可攻擊。此種馬步將稱之為?微曲膝馬步?。它的特點可述之於下:

# 姿勢適當,步伐也不過寬或過窄,換步時正適宜用小而快的移步,爭取速度。而控制良好的平衡姿勢當可瞬間快捷的追及敵人,且不易為對方所乘。

   然而此姿勢並非是靜止的或是固定的,而是攻擊或防禦的中途階段之一,必需是經常的改變著的。

# 曲膝:可隨時做所欲做的動作。

許多運動中的準備姿勢,常也是曲著膝,俯屈著身軀,重心微向前,手臂也微微的彎曲著。

無論何時,前腳均需保持微微貼地面,觸地愈輕愈佳。若重心置前腳過多,則攻擊時必先移動重心至後腳方可攻擊。此種動作當易使對方察覺出。

* 重要的一點是,身軀必須與前鋒的腿成一直線。

基本的姿勢變換是一切的基礎

基本意味著:

1 動作精簡,但能與心智,思想與肉體做有效的結合。

2 姿勢安適、舒服,並能適當保持良好的?精神姿勢?

3 ?簡潔?。動作不牽制,一切守中庸無過與不及。

姿勢變換意味:

1 與靜的姿勢相反而系一移動的狀態,一種正欲有所為的形式或態度。

2 常可由曲膝馬步來變換至新位置,使對方更不易看清自己的意圖。

3 因對方的警覺程度而改變姿勢。

步法移動的彈性與變幻不定系關係所在。後腳的腳跟抬起,以時做動作。姿勢切不可固定一式或緊張,必須是隨時有準備,可變招才行。

截拳道的主要目的系踢擊法及手法的運用與身體力量的配合。對敵姿勢的採取必須系最能善用上述攻擊武器的姿勢。

欲使出拳或踢腳更為有效,常需經常不斷地練習將重心由一腳至另一腳。此需身體之極佳的平衡控制能力。平衡系對敵姿勢重要的考慮因素。

自然意味著輕易與舒適,使全身的肌肉可以最大的速度且可輕放動作。試區別搏擊時的舒適與一般的舒適之不同點。

對敵時的姿勢使你看起來像貓般,背拱起,隨時準備跳躍,惟不同的是,不像貓般全身都是處於緊張狀態,而系放鬆的。下顎貼肩窩、手肘保護身體之兩肋。如此之對敵的姿勢可謂是最安全的姿勢。

由上可知:

1 運用的攻擊方式當需使對敵的姿勢改變至最小。出拳踢腳時並不甚改變對敵的姿勢。

2 練習由中庸不偏不倚的對敵姿勢突然發招,立刻回復原來的位置,動作需一貫流暢。

3 練習經常能運用各身各部分做武器,由對敵姿勢直接發招,並瞬間回復原來姿勢。一步一步地減少出招與收招的時間。

最重要的一點,切勿畫地自限。

四、身體的攻擊武器圖示

由於前手與前腳前進的位置關係,通常占了百分之八十的攻勢(因為在未發招前,已距對方極近了)。前鋒手與腳可以快速而有?地單獨或連續的攻擊對方。前鋒手與腳同樣亦需後手與後腳的的支?與加強。

 

譯注:此頁之圖,系右擺樁時手與腳的位置關係,由側面而觀之。

 

譯注:上左圖系右擺樁之姿勢,上右圖系右擺樁時攻擊方式,主要系用前手與前腳。下二圖則系左側居前時的情形。

五、八個基本防禦姿勢

 

左擺樁右擺樁姿勢。

 

六、人體的攻擊目標

 

7.

 

調

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協調性都是從事體育競技技能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具備協調性的人,才能夠結合整個生物體的一切力量和能力,形成一次有效的活動。

活動之前,關節兩側的肌肉緊張程度必然發生變化。肌肉配合的有效程度是決定體育競技中的速度、耐力、力量、敏捷性和準確度極限的因素之一。

在靜止和緩慢的抵抗性活動中,例如倒立或舉重杠鈴訓練,關節兩側的肌肉的人體固定在預期位置上的作用不小。在一些快速運動中,例如跑或投擲鍛煉,靠近關節的肌肉縮短而對側的肌肉卻拉長,以完成動作。兩側仍緊張,但在拉長的一側,其緊張程度卻減輕許多。

拉長肌過度緊張就象刹車器一樣,減慢了運動的速度,削弱了運動的力量。這些有反作用力的緊張增加了肌肉活動消耗的能量,過早引起疲勞。接受一項對工作量、速度、重複性或持續性強度有不同要求的新任務時,就必須完成一種全新形式的“神經生理調整”。因此,在新活動中感覺到的疲勞不僅僅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肌肉,也源於協調不當引起的制動。

一個出色鬥士的顯著特徵:即使已拼盡全力,動作仍輕鬆自如。

新手的特徵是緊張、無用動作過多和過度用力。有些罕見的“天才運動家”,似乎生來便具備從事任何體育活動的能力,無論熟練與否,都輕鬆自如。輕鬆反映了他們在反作用最小的緊張狀態中活動的能力,在某些運動員身上更為明顯,事實上,人人都可擁有輕鬆的心態。

那些行動笨拙的鬥士,那些仿佛永遠找不准距離的鬥士,總是一會兒就被打敗了。他們永遠都無法猜透對手的想法,但對手卻一眼就能看穿他們的企圖,在他們做好進攻準備之前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醒了對手,他們主要是缺乏協調性。協調性能優越的鬥士做任何動作都流暢而優雅。他似乎是在輕鬆的滑進又滑出,一點兒都不費力。他善於把握時機,他的動作如此富有節奏感;他還打算創造一種加入自己優勢的節奏,他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似乎總能猜透對手的意圖,他總是佔據主動地位,而且總能逼迫對手作出他所希望的反應。首先,他的行動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僅僅帶有某種模糊的願望,因為他對自己滿懷信心。

肌肉沒有力量進行自我保護,他們的行動方式以及我們行為的有效程度,完全取決於神經系統如何引導它們。因此,一個完成不好的動作就是神經系統錯誤刺激肌肉的結果,或是發送信號過早、過遲,或是發送順序錯誤,或是強度分配不當。

一個完成較好的動作就可表明神經系統已訓練到一定程度可以準確的向特定肌肉發信號,使肌肉在最適當的那一刻收縮。同時,關閉發給反抗肌的信號,讓那些肌肉放鬆。協調完好的肌肉衝動只隨要求的準確度激蕩,並可在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適時停止。

因此,協調性是訓練神經系統的問題,而不是訓練肌肉的問題。從肌肉根本不能協調用力到協調性能高度完美,是改進神經系統聯繫的過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都說神經系統的上億成分互相之間並無直接關係,而是由神經細胞纖維同靠近它的細胞相纏繞,從而使衝動按某種感應過程從一個細胞傳到另一個細胞。衝動從一個神經細胞傳到另一個神經細胞的點叫做“接觸”。突觸理論解釋了為什麼一個看到球沒有任何反應的嬰兒後來會成為有名的主力球員。

技巧(協調)訓練純粹是通過練習(準確練習)使神經系統恰當聯結的事。每次行動表現都加強了涉及到的聯結,使得下一次表現更容易、更確定、更從容不迫。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技巧,高效率的運動精力和動作,確保動作最為簡潔。

想當冠軍必須要有從容的心理狀態,在最為枯燥艱苦的訓練中也能感受到樂趣而不斷進步。一個人對刺激反應越從容,他從中獲得的滿足感就越大,反之,越是“忙亂”,他就越為被迫行動而煩惱。

重點:有疲勞感之後就不要再練習已相當熟悉的動作,因為就算再練習,你的動作也是粗糙的,記住,錯誤動作會妨礙運動員的進步。因此,當你感覺新奇時就練習細緻的技巧,當你感覺疲勞時,就轉向增強耐力的粗糙動作的練習。

動作的精確性是指它的準確度,通常是指發力時的準確程度。

精確性通過受到控制的身體動作來獲得。這些動作應該是用最少的力氣完成,而且仍可獲得預期的效果。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富經驗的鬥士都必須經過相當數量的練習與訓練才能獲得精確性。

想擁有技藝最好先利用速度來學習精確性和準確度,之後再用更多的力量和速度來嘗試技術動作。

鏡子對精確性的訓練有所幫助,它可以幫你檢查自己的姿勢、手的姿勢和技術動作。

確切的講,只要身體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在行動中操持平衡,才能學會打擊或投擲技藝。

為使衝力同機械作用恰當結合,神經系統應把衝動傳遞給有用的肌肉,使足夠數量的纖維在真正合適的時候活動起來,而傳給抵抗組織的衝動卻減少以逼退抵抗。

遇到不熟悉的情況時,運動員總過分調動肌肉,使出過多的力氣,這是由於反射神經肌協調系統“無知”。

力大無窮的運動員不一定長得人高馬大,但他們一定能快速發力,力氣相當於力量乘以速度,如果運動員能夠更快行動,即使肌肉的可收縮拉力保持不變,他的力量也增大。因此,身材矮小的人如果轉動迅猛,也可能同那些身材高大卻轉動緩慢的人打擊得一樣兇狠。

利用重量訓練強健肌肉的運動員,一定要同時在速度和柔韌方面下大力氣,力大無比,同時又速度奇跡快、柔韌良好、耐力持久,具備這樣素質的運動員在許多體育項目中都能成為佼佼者。不具備這些,一個強壯的人無非就是一頭徒然地追趕著鬥牛士空有蠻力的公牛,或是一輛追趕兔子的速度奇慢的卡車。

超出正常的生理承受力,並使人精疲力竭的艱苦而長期的鍛煉可以增強人的耐力,也會使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及肌肉痛苦。

最好的耐力訓練是比賽。當然,跑步和與假想對手進行拳擊練習是必要的耐力鍛煉方式,但你應該採用不規則的節奏、不規則的調整心理神經來進行這些鍛煉。

多數初學乍練的運動員都不情願進行艱苦的鍛煉。他們應該在完成大的運動量之後充分休息,目的只是為了增加休息之後再開始的運動量。由分散在溫和的活動期間的短而快的活動組成的長時間活動似乎是最佳耐力鍛煉方法。

超耐力運動的四個前提;1。全速度跑同輕鬆慢跑相結合的鍛煉方式可以提高耐力。

2。耐力訓練有其特定的速度。

3。極限耐力訓練應該是比一般訓練時間更長、強度更大。

4,進度也應偶做調整,利用不同運動,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利用不同的肌肉纖維。

耐力訓練的強度應該循序漸進的增加。對於需要相當程度耐力的運動來說,六個星期未免太短,真是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想要攀上成功的顛峰需要付出經年的努力。

如果不注意保持,耐力的流失相當迅速。

平衡性是影響鬥士姿勢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不能時刻保持平衡,就絕對不能有力出擊。只有身體各部位聯合得當才有可能獲得平衡。足、腿、驅幹和頭對保持姿勢平衡都很關鍵,它們是傳遞身體力量的運輸工具。使雙腳之間的關係保持適當,使雙腳同身體之間的關係保持適當,對身體各部位正確聯合有所幫助。

站姿過寬不利於聯合,破壞了平衡,但卻以速度和效率為代價換取了聚集力量。站姿過矮也不利於平衡。速度起作用了,卻失去了力量和平衡。

適當姿勢中的適當平衡秘訣在於雙足之間距離適中,身體重量或是均衡落在兩條腿上或是稍微多的落在主攻腿上,主攻腿相當直,膝蓋鬆弛自如。身體的主攻側從主攻足跟部到主攻肩部形成一條直線。這一姿勢可以使人擁有鬆弛感、速度、平衡和自如的動作,可能變得力大無比。

一般體育競技中,準備姿勢包括半蹲式、重心下降偏前。前膝稍向前彎,隨之重心也稍稍前依。通常的準備中,即使是膝部彎曲之後,主攻足跟通常也是稍稍觸及地面。足跟同地面稍有接觸有助保持平衡,緩和緊張感。

兩腳之間應留有可自然邁步的空間,這樣,雙腳就能支撐住身體,而不是僅僅立在一個點上。

避免雙腳交叉,就不會被推得失去平衡也不會因步法糟糕而被打倒。

姿勢習慣:1。重心下降。

2。底步側寬。

3。重量落在腳上。

4。即使奔跑,膝也很少拉直。

5。細小而迅速的動作中的重心是運動員在方向會突然、頻繁變動的比賽中的特定習慣。

 

這些習慣是動作中的準備姿勢以及靜止姿勢的特色。每個動作之前及過後,鬥士都表現出這些靜止並逐漸發展的機動習慣,為下一動作做準備。出色的鬥士在有突然活動的必要時,很少會因膝蓋過平或其他完全拉平的關節角而失敗。

平衡即對重心的控制再加上對身體傾斜與不穩平衡的控制與應用,因此,重心移開,推進動作。平衡也許意為能夠把重心降至基座之下,追隨它,不要讓它跑掉。

同彈跳或交叉步相對照,碎步和滑行能夠保持重心的移動。當有必要快速活動時,出色的鬥士會用足夠小的步子,這樣其重心很少會失去控制。

預備姿勢中身體傾斜是為了平衡伸出的手臂或腿。

應在運動之中而不是靜止中尋求良好的平衡。

鬥士的重心不時隨自己的行動或對手的動作發生變化。

打而未中或題而未中意味著暫時失去平衡,因此通常是反擊者佔優勢,但採取小的階段性彎膝姿勢的進攻者也會相當安全。常和對手練習失去平衡後、特別是當他站立時的反擊。

應一直保持平衡,以便再次出腿或出拳。但不要投入太多。

組合進攻、撤退或反擊時,體會一下雙腳之間以及雙腳同身體之間是怎樣一種關係。注意不同類型的打擊和踢擊時它們是怎樣的姿勢。

在平衡的姿勢中感覺一下自己。如果必要的話,你應該能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完成所有移動。感受一下平衡姿勢與不平衡姿勢間的區別。前移、後退和側移。協調打擊與踢擊;保持你得到速度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得到一個可以保持或迅速恢復的平衡姿勢。

最好的增強平衡感的練習毫無疑問不是普通的隨意蹦蹦跳跳,而是真正的鍛煉。首先,單腿蹦,在身前抓住一隻腳;另一隻腳單腿蹦。然後,雙腿輪流隨繩的每次輪回跳躍,盡可能加快速度。連跳三分鐘,休息一分鐘,再跳三分鐘,按不同方式跳三個回合下來是一項好計畫的開端。

身體感覺

身體感覺揭示了身體與精神之間和諧的相互影響,二直是不可分的。

身體方面:1 進攻之前、之中、之後,考慮平衡。2 進攻之前、之中、之後,考慮嚴密防守。3 限制對手的迴旋範圍。

精神方面:1 有擊中目標的願望。2 用對突變、防守或反擊的警惕與意識來支持自己。3 要自始至終保持警覺,密切觀察對手的一舉一動。4 學習把有傷害性的鬆弛、速度、緊密、輕鬆)傳遞給活動靶子。

防守中的身體感覺:學習對手的傳遞方法——發送信號方法。

1 瞭解對手第二、第三個動作的時間---觀察他的招式,解決簡易進攻容易失敗的問題。

2 觀察無助時候的對手。

3 利用一般傾向,用“無效工具”達到目的。4 保持自身平衡,破壞對手平衡。

5 向手移動時能夠顯出實力,利用一切可能性(側步、曲線行走),保持平衡,完成打擊和踢擊。

6 適當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利用以下三點:A 正確保持自我一致;B 正確保持距離 C 把握適當時機。

好的招式

好的招式是達到行動目的的最有效方式,減少那些誤動作和多餘消耗到最小。耗費最少的體力取得同樣的效果,減少那些使人疲勞又毫無作用的多餘動作和肌肉收縮,這樣可以保持體力。

神經與肌肉的技能訓練:第一步是獲得鬆弛感。

第二步是加強練習,直到鬆弛感招之即來。

第三步是在緊張的情景之中自動產生鬆弛感。

能夠感覺到收縮和放鬆,知道肌肉在做什麼,這種能力叫做“動覺”。與意識地把身體及其各部位擺成特定姿勢,並且去感受這種姿勢帶來的感覺。平衡感或不平衡感,幽雅或是笨拙,經常可以用來指導身體的移動。

一個人的動覺應敏感到這樣的程度;不能以最小的力量付出取得最完美的結果,身體就會感覺不舒服。

放鬆是一種身體狀態,但它卻是由精神狀態控制的。通過有意識的去努力控制思想和行為模式可以放鬆。需要用感覺、練習和意識來訓練,使思想形成新的思索習慣,使身體養成新的行為習慣。

放鬆是指肌肉的緊張程度,運動的規則是使活動肌肉的緊張程度不超過必要的量,儘量減少對抗肌的緊張感,同時還能保持必要的抑制或控制。肌肉通常是處於輕微緊張狀態之中,這是正常的。但是一旦肌肉過度緊張,我們的速度和技術就受到了抑制。此類情況下的主要困難在於對抗肌過分緊張。活動肌不緊張,消耗的能量就少。緊張的對抗肌會消耗能量,引起僵硬感並抑制運動。在協調、幽雅而有效的動作中,反抗肌肉必須鬆弛,並能穩固、輕易的拉長。

運動中能否鬆弛關鍵在於大腦是否能沉著冷靜,能否控制感情。一個放鬆的大師總是建設性的使用腦力和體力,對解決問題無益時就轉換它,有用時就自由運用。這並是說他不嚴肅或者思考、行動緩慢,也不是說他粗心或麻木,所要的放鬆是肌肉放鬆,不是意識或注意力放鬆。

由健全肌體積蓄的能量可以用到長時間抵抗中,或者更為有力的技能表現中。

有經驗的鬥士把招式看做能量保存方式。而出色的鬥士也蓄積能量,因為他的特別技能能使他的每個動作都更有效——他基本上不做無用的動作,而且他狀態良好的身體在每個動作中都少用能量。

應用一直訓練好的招式,學習輕鬆而流暢地移動。每天的訓練計畫從與假想對手做拳擊練習開始,放鬆肌肉。首先,集中練習適當的招式,然後,努力訓練。

掌握恰當的基礎及進一步的應用是成為偉大鬥士的要訣。

多數情況下,每次調動的同樣戰術必須在身體的相反一側練習,以增強適當平衡的效率,但改進招式的主要思想在於遵守基本的機械原則。

動作的簡潔性

完成任何動作都與其最佳方式。

現將一些改進運動的重要原則列舉如下:

1 服抵抗時應該用衝量。

2 如果衝量必須被肌肉力量制服,衝量就應減至最低量。

3 連續曲線動作比方向可能突然、猛烈必變的直線動作用力小。

4 主動肌沒有抵抗時,動作就可以自由而流暢,比受限制、受控制的動作更快、更容易、更準確。

5 使節奏輕鬆自然的安排有助於動作流暢、自動發生。

6 活動中應去除動作的猶豫或暫時、經常的小停頓。

7 改變風格以適應不同環境的需要無可厚非。

 

8.

 

在我學藝之前,一拳對我只是一拳,一腳對我也只是一腳,在我學藝之後,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腳也不再是一腳,至今深悟一拳不過是一拳,一腳也不過是一腳罷了。

 

西洋拳擊中常有以力量勁道取勝之越向,因其對不合規則的方法或不當的戰術均有極好的規則限制,故可放手一搏,至於東方的武術,雖則全身皆在許可的攻擊範圍內,然因其是留手的比賽,受到過份的保護,故並不實際,東方武術並不接觸,攻擊亦只攻擊到目標前數寸時的留手對打練習,久之會對實際的攻擊距離,產生一習慣性的錯判斷,此種不接觸的練習方式,久之,亦可能對移動的目標,無法產生預期的攻擊效果,無法不效地且具貫透力地攻擊,而躲閃戰術的運用,在以攻擊為主的拳擊中,佔據有頗重的份量。如左右閃,晃身等均是隨時可以反擊的攻擊性防禦法,且身體仍保持在最適當的距離內。

在實際搏擊中,我們必須對將上述兩種戰術運用成連貫的一體。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一如在貼身近戰中運用躲閃戰術自己般,想單憑其一,在全面性的搏擊中,是絕不易獲得勝利的,必須善用二種。

善用運用躲閃戰術可適地給對方迎頭痛擊,時機,在對方攻擊了之後,勢弱力疲之時,在對方兩次連續攻擊中間,在極短的瞬間來還擊,此種戰術的運用,常可在消極地防守後,爭取到主動,但由於雙方距離過近,也可能造成貼身肉搏戰的情形。

 

在拳擊中,有句確切的格言,攻擊即最佳的防禦。此種攻擊常包含直拳,假動作與還擊等,此等動作均需極高的機動性靈活性威迫力與良好的控制力做支柱。

若是優秀的拳手,有能力以閃電般快速的出擊,來攻擊對方;並以假動作誘使對方 的還擊落空。對方攻擊一旦落空,常易至失去平衡的劣勢,更易遭受攻擊。

拳擊運動中的技巧與科學,就是有比對方更高明理更有計謀的能力,而非死纏爛打。此種能力的獲得,必須深入瞭解出拳的方法,與各門派不同變化的攻擊法門,熟知何咱時機,如何自然而然,反應敏捷地運用此些攻擊方法來打擊對方,同時亦必需鍛煉連綿不斷的攻擊方法,善加配合適當的拳或腳,從前人練武經常說拳打千遍身法自然,長時間的鍛煉後,必須將全身的力量運入出拳或踢腳中,自然而然能眼明,手快地適時攻擊自己的敵人。

能鍛煉到自然而然本能地出拳踢腳的能力,各種動作必已是瞬間即發,無任何遲滯。腦海亦可在瞬間千變化,洞悉外在形勢而無所懼,欲達到此種境界,唯心誠與毅力,確切的鍛煉可至。拳擊訓練時所受的各種鍛煉,折磨相信是拳擊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拳擊手所願去努力的方向。

攻擊的要素,是用來貫徹運用攻擊時的策略,它包含不速度,欺敵,時間的測度與判斷力等等,此些要素是極優秀的拳手,達到完美攻擊時的最佳武器,先欺敵人再攻擊,經常是師父輩的拳手所慣用的手法技巧,他們似乎常可混淆迷惑面對他的敵人,使其大大敞開攻擊目標,他虛幌的假動作,誘使敵人陷入困境,然而在他施展假動作時,上虛是實又是一點徵兆全無,他簡直可說移步亦可使對方大大失平衡。師父輩產拳手,有能力欺入對方,善於運用貼身短打的技巧,更瞭解其中的真義,他的閃躲變化功夫必是完美極了。此外,他亦是防禦還擊的大師,知保時機出拳,何時讓對方攻擊,其技巧而熟練的攻擊動作,絕非一觸可及的,必是經年累月的嘗試與苦練方可運用自如。

攻擊的過程中,有四種基本的方法是最常到:先攻擊,譯注:與搶攻相意思相近。假動作,注:與虛招意思最相近,但假動作全身均可運用,而虛招則只局限於手與腳上。誘敵。貼身近戰。

先攻擊(搶攻)

習此,需知率攻先攻擊的價值與慢缺點為保,出拳時任何可能了生的情況為何,必須能體會到搶攻時,身體總會有空檔暴露,該如何反擊對方的反擊,如何防禦與正確地判斷反擊時機,一旦能瞭解這些,也一定能瞭解何種時機,以何種方法搶攻,如此相對地會安全些。

以前手先攻,後手退做護手,當向側方移動時,直可令對方無空檔可尋,尤其是以拳、前手直擊時大然。

假動作欺敵

假動作的運用是那些經驗老到的拳手甩慣用的技巧,善用眼手身體腿腳來矇騙對手,對方一旦反應些種動作,常會為之門戶大開,不及防禦而為人所乘,假動作也可用來確知對方每一動作所生的反應情形為何。譯注:譬如說,向對方頭部虛攻一招,對方本能地手一抬,其胸口即瞬間露一空檔。

動作只能瞬間暴露對手的空門,如何善用時機攻擊些等腰三角形空檔的能力,也就是臨機應變瞬間反應的能力,與預知對方因已假動作所暴露的空檔位置的能力,練習運用各式的假動作,試于不同的對手,由歸納來決定對方可能暴露的空檔位置,倘熟知何種虛招欺敵可產生何處空檔,則攻擊的最好機會是能即快又單又俐落的出拳,一個拳擊好手,深知何種佯攻,會造成何處空門,且能及時且適當地在對手空門處補上一拳一腳下,倘若兩人,速度一般快,勁力與技巧又相匹敵,那麼善於運用假動作的人,總是會占到上風的。

假動作的要素有下數端快捷變化欺敵準備,再加上乾淨俐落、又勁又狠的一拳或一腳。同樣的虛招用得過於頻繁,常會被人看破,並伺機反擊,使得虛招的效用全失。於此不得不注意,同時自己對對苯二酚的虛實亦需辨識清楚。

虛招較常用來對付技術較優的對手,對技術較差的並不如前者般的需要,此外,猶需練習薄各種不同虛招的配合,動作需能至純熟,自然連貫方可。

誘敵

誘敵與假動作之關係可謂十分的密切,假動作、虛招目的在暴露敵方的空檔;誘敵則志在故意暴露身體某些的空門,引誘對方的攻南,而其實自己早算准,乃可乘機加以反擊。

虛招只可說是誘敵的一部分罷了。誘敵的動作常包含策略方法的運用,迫敵方法的行使等。當明顯地處劣勢時,少有人能夠以退為進,隨時反擊對方,扳回頹勢,許多拳手寧可令其對手先出招,再伺機反擊,面臨此種情形,如何誘敵或如何使對主先出手的能力就十分重要。

貼身近戰

貼身近戰為近距離搏擊的藝術,它不僅需要有如何貼近的技巧,猶需有貼身不離的能耐。為欺近對方,常得運用下列數法:滑步、閃躲、身體前越後閃、誘敵與虛招等等。

搏擊實為一變幻莫測,需膽大心細的技擊法。切記,每一拳需夠勁夠狠方能痛擊對方,對對方的每一拳,每一腳亦需冷靜嚴密地戒備著,消解於無形,倘若在一回合的開始,就想好用呆板。固定的攻防計畫去打,總會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搏擊時需有彈性,不墨守成規,能臨機應變,反應敏捷。

一、截拳道的攻擊方法

腳法

A橫踹(主要是用前腳)

1橫低踹 (攻擊迎面骨、膝與大腿)

2橫平踹 (胸肋、胃部心口、兩臀等等)

3橫高踹

4轉身橫高踹 (右腳踹後身體轉成左腳在前)

5轉身橫低踹

6滑步橫踹 高踹或低踹

7退步橫踹腳脛(迎面骨)膝蓋(反擊方向)

8橫飛踹

9膝、腳腳骨截腿以後腳為之

譯注:腳法之類,大抵上踢是用腳尖,踹用腳掌,蹬用腳跟。

B前腳前踢

1腳尖踢(直接或是反擊方向鼠蹊)

2前高踢

3前平踢

4前低踢

5轉身前踢

6前踢直接由下踢上(膝或腰)

7退步前踢

8前飛踢(譯注:又稱雙飛腳)

9軋腿(譯注:即刃腳、先微抬腿,再猛力向前向下踏,腳尖扣腳脛骨,斜朝上45度)

C後腳前踢

1後腳前高踢

2後腳前平踢

3後腳前低踢(高、平、低三方向)

4轉身逆前踢(可分高平低三方向)

5後腳軋腿(橫腳向對方上、下五寸脛骨部位裏去)

D鉤踢

1前腳鉤踢 (高、平、低)

2後腳鉤踢(高、平、低)

3連著左、右兩鉤踢

4後腳連著兩腳鉤踢

5雙躍起鉤踢

6退步鉤踢垂直鉤踢

E轉身後踹

1轉身後高踹

2轉身後平踹

3轉身後低踹

4躍身旋轉後踹

5垂直旋轉後踹

6360度轉身後踹

F後擺踢(可直膝或曲膝,亦即跆拳中之後旋踢),亦可稱之為後掃踢

1高後擺踢,以腳下跟攻擊

2平後擺踢,腳跟

3低後鉤踢

4前腳連續後擺踢

5後腳連續後擺踢

膝撞

1前腳向上膝撞

2前腳向內膝撞

3後腳向上膝撞

4後腳向內膝撞

手法

A前插掌,標指

1長距插掌高平低

2短距插掌詠春中之寸勁是謂

3轉腕插掌,譬如,手心原朝上,至目標時則恰已朝向下

B直拳

1高直拳

2平直拳,攻擊身體

3低直拳

4右斜拳(譬如, 右手一拳直沖向身體之正右側)

5左斜直拳

6連續右前手直拳

C前手鉤拳,指用記敵較近的手做鉤拳擊敵

1上鉤拳

2平鉤拳

3低鉤拳

4緊鉤拳

5松鉤拳

6向上鉤拳,成產狀

7水準鉤拳

8向前與向下螺旋形鉤拳]

9手掌鉤拳

D交叉拳,比為拗步的攻擊法,舉例如左手攻時右腳下居前,右手攻,而左腳居前)

1高交叉拳

2平後手交叉拳

3低後手交叉拳

4手上抬再向下方式之攻擊

5向上攻擊下襠

E崩拳

1崩拳

2崩拳高擊

3崩拳低擊

4崩拳平擊

5崩拳崩擊,拳背向上向下的弧形

6直臂揮擊,即手肘不彎曲,由上而下揮擊

F九十度的崩擊法(小弧度)

1以手掌底

2以拳背

3以後手九十度角揮擊

4以指掌

G上擊拳,亦有謂之拋拳,與螳螂關扣之挫捶相仿

1高上擊拳,2平上擊拳,3低上擊拳,5掌內線上擊下襠

H 逆旋擊

1以拳底2,以前臂,3以手肘,4連續逆旋擊

I拳扌追擊

1右拳拳扌追擊,2左拳扌追擊,3下拳扌追擊

肘擊法

肘上擊,肘下擊,轉肘下擊,肘後轉,肘右擊(可用肘尖刺,可肘骨磺撞)肘左擊

頭撞法

前撞。後撞,撞右。撞左。

上例的是各種手法、腳法

擒鎖法

1角力:擒發

2柔道

心靈的沉積:

1佛法

2神學

3道家學說

狀況適應練習

1一般:跑步

柔軟操

2特殊:拳擊 踢擊,摔角

何者為自然,安全而又有效的攻風吹草動目標。

二、腳法

 

1鉤踢:右腳居前之敵人的膝

右腳居前之敵人的下襠

右右居前之敵人的頭部

左腳居前之敵人的膝部

左腳居前之敵人的頭

[ 注:研究攻吉對方直接面對的各種目標時自己身體的變化,無論對方左腳居前,或是右腳居前。記信用左後腳鉤踢。]

2橫踹:右腳擺前的脛骨/膝蓋

左腳擺前的脛骨/膝蓋

[ 注:近距離時,可往下踏(腳面、脛骨、膝蓋)——如用軋腳法等。]

3後腳鉤踢:右腳擺前的前膝

左腳擺前的前膝

4前腳前踢:注視對方之膝與鼠蹊

5左前踢

6左旋身踢

7垂直鉤踢

8右手插掌——有三種方法

9右刺拳(三種方法分高/低)

10右鉤擊——高/

11右拳背擊——高/

12左交叉拳:高/

13右揮擊:用前手拳底

14左後手揮擊:反方向旋轉

15各種踢法的配:;自然的連續踢擊;訓練的連續踢擊

16各種手法的配合

 

最上圖表左腳擺前時反擊對方的方法。中左中表對方左腳在前的姿勢時,頭可用橫踹,勾踢攻擊,胸肋部可用左、右前踢,勾踢攻擊;膝頭、脛骨可用橫低踹。

中右圖表對方右腳前擺時的適用攻擊法,與前相仿,膝可用勾踢。

下左圖與前述攻擊法亦相仿,惟多加一擺蓮腿、掃腿、裏合腿攻擊頭部,掃腿掃擊膝部。

 

上圖與下圖均為法國踢腿。圖中為著名泰國拳中的擺踢,攻擊接觸點在腳脛骨。

法國式踢腿:圓形右向上地發勁

(a) 膝不如上身般活動

(b) 沖前或種後

(c) 快速,精簡,強勁甚不易避開

(d) 時常是迂回避開對方前腳的攻擊,再反擊對方支撐的腳對方後腳支撐的重量愈重,膝受的傷害也愈大。

在實際的搏擊中,必頊能全面地用到閃躲與攻擊的各種技巧。

 

腳踢法的要求:

3) 需有順暢且夠勁的感覺,不斷地練習與做補助訓練。

4) 出腳時隨時能踢向任何高度。

5) 出腳時快速而招式精簡。

6) 動動作暢快。

7) 能與各種手法,步法,身法等配合。

8) 直接而瞬間攻擊至目標。

9) 踢法正確又准。

長踢法的效用:

1) 主要緊之踢較遠的目標2)

3) 做為殺傷力強的攻擊法。

4) 可補另一腳或手攻擊時的空檔。

長踢法常因面對的對手不同面有所變異。

攻擊時(包含步法、閃身與各種攻擊時的步法)必需達到下列之要求:

4) 自己的攻擊萬一失手,需能快速地避開對方反擊。身體微微失去平衡或控制,顯示身體的部位易遭受對方反擊處在短時間內未曾護好。

5) 能快速的越進一長距離,能快速、精簡與控制良好地做動作。

6) 動作需令對方不意,在對方全無心理或身體準備下。

7) 一旦攻擊對方,則需有決定性,快速且有力的動作。

8) 儘量越近對方出腳,踢腳時前進些適當距離,方可施展有效地各種腳法。

9) 腳法需運用得與手法般的優美,踢腳時強勁有力,此方是踢腳下的藝術。

鍛煉腳勁的練習方法:

22) 用同一腳做連續不同的踢擊:高胝鉤踢與低踹脛骨;高胝轉一角度鉤踢。

23) 換腳踢

24) 在攻擊至對方時,延續攻擊距離時、鉤踢時

25) 近距離踢擊:應用近距的橫踹對方下方,以免為對方所困,並可積極的加上有力的一腳;近距離時設法用膝撞,或用力踏踢對方。

鍛煉“身體感覺”此種感覺是距離感,取準時機(不失其時)等等,尤其是在移動身體時,出拳出腳攻變動的目標時身體的感覺。練習在移動時運用不同的部位攻擊。

a) 腳跟:前蹬、橫踹、軋腳

b) 腳前掌:向上踢、向前踢、向兩側踢。

c) 腳尖:主要是踢陰

d) 腳面:鉤踢,掃踢

e) 腳內外側:擺蓮腳、掛麵腳或旋風腳等擺掃的踢擊。以及側產、橫踹等。

腳法與各種步法的配合:

b) 前進時,各種踢法配合;

c) 後退時,可與各種踢法配合;

d) 回繞左方時,可與種踢法配合;

e) 延繞右方時,可與種各種踢法配合;

f) 橫移時。

快速踢腳時的身形:如眼鏡般,快得令對方只能感覺到腳踢業,卻不及見之。

利用快速的出腳跳過對手的知覺範圍。在出腳前儘量採取輕鬆的姿勢,放鬆肌肉緊弛拮抗肌,用快速的出腳逮住正想脫身而去的敵人。

緊視著出腳,收腳的動作。並隨時嚴密地以雙手護住自己。

平衡的重心。

出腳時:放鬆。腳法精純簡捷。精神適度的放鬆,身體保持順暢的出腳速度。

變招時:保持身法、手法、腳法等。需眼明,眼觀八方,保持不偏倚,平衡適當,嚴密無懈可擊的防守。

擊中對方時:攻擊的動作,作用點正確,時間恰當;勁力自然,有力地發出;

收腳時:瀟灑地收因或準備另一次攻擊;以細心的警備式來加強動作的施展。

何種腳法是安全且快速的?且可欺近敵人,你的動作能快到何種程度?在動作時是否能仍能維持平衡,而不致於搖晃不定。注:以拳擊中的刺拳為先驅者導。舉例言之,倘無法確切地把握好距離關係,確悉對手的單向,則切勿冒然地運用後手鉤拳,切勿讓對方占到任何的優勢。

一些由膝彈出的腳法:鼠蹊鉤踢(向內的彈出),倒鉤踢(向外的),向上彈踢(注:譬如對方手持小刀刺來,可以此腳踢春其手腕),直線向前彈踢。

一些是由臀部而發的腳法:橫踹,後踹:蹬與踹可通用,但一般說踹是用腳掌,蹬是用腳跟

前蹬

試試以膝彈出的踢法,以獲得更大的力道,或以臀部與膝彈法以求較高的速度,試試長距,短距,中距(一般的距離)踢腳發勁的情形。

何種踢法可與快速的後撤及迅速的彈踢動作相配合。而此種踢法需能攻擊入對方的動作中,減緩其追擊的動作,且可使自己能適切地避開其攻風吹草動範圍。

何種踢法可能使自己動作,平衡無法動彈。

注:注意踢腳時切勿為對方所擒住自己的腳。

何種踢法在近距離時有推出的感覺或是彈出的感覺?練習手或腳的繼續攻擊。

下圖是前腳踢時的可能角度關係。

 

要點:練習“運用毀滅性的力量”攻擊目標之所在。

下圖是後腳跟時的可能角度關係。

 

何種踢法是最具有威力的踢法?

何種踢法最易踢中對方?

踢腳的方法(指踢腳的方向來分):

a) 向上

b) 向下

c) 由外向內

d) 由內向外

e) 直線向前

用前腳踢的例子:

腳面踢鼠蹊——(向上的力量)(短距/中距)

要點:實驗當用最具傷害力的踢法時身體之感覺情形。

當攻擊對方:

1) 腳脛骨

2) 膝蓋

3) 鼠蹊

4) ?(留給讀者自己推想)

 

垂直鉤踢——(向上的力量)(中距離)如圖

 

鉤踢——(由外向內):高踢——平踢——低踢;長距——中距——短距

 

攻擊的部位:腳尖,腳面,腳前掌,腳脛骨,腳內外側。

注意高踢時側身以保持平衡或且收腳的動作。

弄清楚此種踢法時所用的肌肉有哪些,並如柔軟此部分之肌肉。

重要:肌肉需放鬆,但猶能保持全面的警備的姿勢。

試試可否用前掌來攻擊腳脛骨,膝蓋甚而腳面。

逆鉤踢——由內向外

橫踹:水準的,向上,向下,向內一個角度

如右下圖:距離可分長中短

 

搏擊時:橫踢的最佳動作是用來踢低處目標的。

將橫踹的動作練至從容且優美。

腳脛骨/膝蓋的踢法:直線前踢,直線前踢下,由內向外(如逆鉤踢),由外向內,如鉤踢。

決定何種脛骨/膝蓋之踢腳是逐漸加長:脛骨/膝蓋橫踹,脛骨/膝蓋鉤踢,脛骨/膝蓋逆鉤踢,直線前踢向脛骨/膝蓋(用前腳或且腳)

所有的動作均需快速,有法度且夠勁,練習時最有效率的縮短距離 的步法,並適時地洞察對方的動作。

用前腳橫踹脛骨/

此種踢法可謂直捷而有力,深具威力常可挫傷對方的膝蓋,亦可隨手加上一源或一腳。此腳有使對方信心,鬥志大失的效用。此用運用的距離亦需恰當。

橫低踹——攻擊右腳在前的敵人。

 

由右到左(1)先站好應敵之準備姿勢,(2)在對方不意之下,上方先虛幌一招,以手做佯攻,一手抬高,一手降低。(3)此時快速地由平衡良好,身微側傾的姿勢,以橫低踹攻擊腳膝,如圖(4)。

踏踢法——向下的力量

 

前腳(圖a)—臀部內閉;(圖b)—臀部開敞;後腳(圖c)—系用軋腳法,腳尖朝上45度。

說出何種踢法,在踢出前或踢出後不改變原有的對敵防備姿勢:勾踢、橫踹、垂直勾踢、逆勾踢等。

 

在這些精簡的踢法中,除了勾踢,何者有絕對的快速度?

避免在出腳時身體搖擺不定,沒法找出自然,中庸,不偏不倚,而又可快速出腳的姿勢,不只是練習踢腳時不改變身體姿勢的腳法,尤其注意在各種情況下出腳,如何使腳法更為精純,快速,出腳時必須有突然令人不意的簡捷與直接。

 

微曲膝姿勢,精簡的出拳,找出快速收腳回原狀態之要點。

基本的踢腳法

 

(1)(2)用前腳,重心落於右腳,第三圖則用後腳踢。

練習在出腳時猶能屏護自己,並快速回復中庸姿勢。護身動作需自然而流暢。

]出何種踢腳法在踢腳前,或收後腳,完全改變原來的對敵姿勢。出腳時須有突然令人不意的簡捷與直接。

練習由高姿勢,低姿勢,甚而貼地的姿勢,鍛煉出快速而有勁的踢腳。鍛煉在步法前進後退中,閃左,越右時,快速,有勁的踢腳中,發展身體的感覺與有效的姿勢。

向上——

向前,向兩側,延環形的踢法

伏身貼地——

向前,向兩側(橫飛踹)、圓弧形的(旋風腳,或騰空擺蓮)

鍛煉運用快速,而精簡的掃腳的能力,研究掃腳時,配合與不配合手法的情形,做長距,中距,短距離時的反應或攻擊法的情形。

練習掃腳,掃倒對方的方法:(a)快速的直接出腳時;(b)做為配合動作的一部份;(c)做為反擊。

 

當對方倒地,攻擊方法的研究:由左到三,由上到下

腳尖踢耳,踢太陽穴,腳尖踢後勁,腳尖踢尾骶骨,踏膝蓋,腳噔踏頭部,腳跟蹬胸口,踏對方 腳踝,腳跟蹬面,膝下擊對方鼠蹊,腳蹬對方後背,腳跟踢對方肋骨,膝下擊對方頭部。

 

三、手法

 

前手直拳

前手直拳誠然為截拳道中所有法中的中堅骨幹。既可攻,又可守,於最短的瞬間阻止截擊對方的複雜攻勢。當你右腳擺前時,右手右腳就變成你主要的攻擊武器,因其離對方較近的原幫故。反之亦然,搏擊時,記住將力在而靈活的一面向著敵人。

前手直拳是所有手法中速度最快者。出拳時,身體原姿勢變動最小,平衡的改變也最小。由兩點之間以直線最短之原理,前手直拳打擊對方的機會更佳準確性也更好。(因對方有及于防禦之故。)

 

沒有一拳,即使最有效的一記直拳,可謂是到達完美的極限,雖然有的門派限於直線的攻擊路線。直拳肯定地需要各種手法,各種角度的攻擊方法來加強它的效用。而非局限於在某個特定的攻擊角度,畢竟,一個好手需能由四面八方,各個有利的角度。連用手與腳,把握最佳的時機來攻擊對方。

直拳的出拳方式與一般傳統的中國武術出拳方式大不相民,第一,出拳前,手絕不置於腰部,也絕非從腰杆子部出拳,因為,它非但不切實際,且暴露的空門亦太多。此外,又空增加了許多無謂的攻擊距離。(譯注:這段話,當然並不十分中肯,中國拳術除少數外,均非如此,倒是琉球空手,韓國跆拳完全符合此出拳方式。)

截拳道中攻擊裏,並非全憑手打人,而是全身是手,。渾身上下均是武器,換言之,不僅僅是只利用臂腕的力量,而是利用手臂做為傳統。傳導由眼、腰、肩等傳送出來的力量。

日字沖拳,一直線攻向自己鼻前目標時,出拳並非由肩而發,而是由身體的中心沖出。鼻子恰是身體的中心線,出拳前,手腕微轉向下,在衝擊的刹那,瞬間轉上,以增加因螺旋動作所產生的力勁。

有一點甚重要,在出拳前節切勿有準備的姿勢或做準備原動作。譬如,用拳手直擊必需能以任何的姿勢出拳,任何的位置出手,而不是先將手拉回腰部,肩膀,或拉回肩膀現出拳,練習,由任何位置,方向出拳,當可給你意想不到的欺敵效果,與更快的速度。

絕大多數的防禦,主要是用後手來做,所謂的後手。當你前手出拳時,切勿患傳統的錯誤方法,即將後手置於腰部。後手因該輔助前手,使得攻擊時有妥善的防禦。舉例子來說但自己以前手攻擊對方身體時,後手則需稍抬高,以及防禦對方向上盤目標的反擊。簡言之,但一手出拳是時,另一手則用來封對方的手,再不然則收回來護好自己,也隨時好連續出拳。

充分的放鬆,方能造成既快且勁的出擊。前手出拳時,來增加防禦的效果,拳剛出發幾寸時,頭保持在原姿勢,在數時後,就要隨時因勢變了。此外,為了減少對方的反擊至最少,在出手前儘量先用假動作欺敵,當然,假動作與頭部的晃動均不可太過。記住,一切動作以精簡為原則。恰好夠了就夠了。

收拳時,絕不可將拳放下,置低,必須養成由原來出擊路線收拳之習慣。養成將手隨時擺適當的高度,以防禦對方任何的可能的攻擊,有時前手連續的直擊極易用湊效。一來對方意料不到,同時對方之韻律也會因此受攏。如此,可為連環的攻南國擊的動作鋪路。

當進步攻擊時,前腳在前手未接觸至目標前,不可落地,否則,身體在擊中對方前就不易前進,動作不靈。記住,利用後腳,踏地撐瓣,使出拳更有威力。

前手必須像潤滑般的快速,絕不可僵直地放著或一無動作。使手微微晃動著,此種威協姿態,不惟可使對手坐立不安,且可有比較僵直了的手更快速的出拳動作。像眼鏡蛇般,動作只能感覺,卻不及見之。此項道理對前手刺擊尤為貼切,真實。

頭的閃躲

在前手出拳時,頭部的位置須經常改變,有時朝上,時而朝下,有時既非上又非下。後護手,則常貼護著臉,令對方猜測一——一變化一變化。

驟然地改變高度

頭微向前移兩時,然後驟然改變動作——頭的假動作。

在下述攻擊時,善用頭部之閃躲。

1擺擊,或擺踢時。

2鉤拳,或色踢時。3逆鉤踢時。

4轉身踢或打時。

前手直擊之要點

1保持身體完全平衡。

2出拳準備

3眼明手快,協調良好。拳勁道足。

直拳無論是用來攻擊或防禦,做動作的時間均較其他手法為短。

多數的好手,以直拳做為主要的攻擊方式。

有些拳手有經常變換著攻擊的動作,然後又突然的撤手而回之習慣,此種習慣我們能善用的話,必置已于較有利的之狀況,一但對方將其攻擊的手收回,此時即自己反擊對方之最佳時機。

碰到一個缺乏決斷能力的對方,欲出拳又收手時,自己可以有利地用直拳出擊對方。

倘對方患了上述之防禦錯誤,又冒然移步向拳時惟有使自己的直擊更易湊效罷了。

直擊與前踢是一切搏擊技巧的基礎,西洋拳中之直擊,在歷史上發展得較晚,可知是常時間方演變出來的。直擊需要配合智慧與速度的運用,一來其動作距離作距離較弧開攻擊之距離為短,再則其攻擊到目標之時間又較短且直擊之準備性又較鉤擊,擺擊來得高,又能伸份利用手臂之長度所有的利益。

直擊的基礎是建立在對人體構造的了妥與杠杆作用的原理上。在它之每一擊,均需運用全身的重量,以身體來打擊對方,而手臂則純是傳導此力量的工具罷了,單憑手臂的力量攻擊是不夠的,真正有力,夠嗆准,正確的出拳,是將身體的重量,以臂與肩為樞紐,先手臂而運到身體的中心線。

下面所述是身體重心變換的二種方法

1迅速地以腰為樞紐,快速地轉腰,使肩與臀先手臂面。

2全身的旋轉將身體重量由一腳下移到另一腳。

以腰為軸的旋轉速度較快,也較易學習。腰的扭轉練習是學習出拳的基礎練習。

打擊的動作與推擊的動作不同。真正的打擊動作,該比擬像鞭子般的揮擊而也——先緩緩地聚集能量,再突然地一下子釋放而出。推擊恰恰相反,在出拳前就已集中好全力,在出擊的過程中卻緩緩地失去其能量,真正的打擊動作,兩腳下經常直接位於身體之下,在推擊中,力量只由後腳推前之動作而發,而非由轉腰之動作而發,故身體甚易失去平衡。

打擊的力量是由迅速的扭腰動作而發,但此動作作用與搖擺,晃動大不相同,而是以前腳做樞紐來扭腰。惟有保持住身體重心,臀部放鬆能自由無拘地擺轉,肩膀放鬆,臀與肩能先手前扭轉而出,如此方可產生最大的勁力,如此方是打擊之藝術。

一旦身體前半面,首,肩,腰,膝,足所成之一直線關係破壞了。發勁之力道也會失去的,因為身體前半面所成之直線恰似錨般,支軸點般,樞紐般,勁道是由此而發至其極限,所發勁之大,一個真正的高手,甚而能不踏前一步來圖獲得平衡力即可輕而易擊倒對方

對鬆弛緊張應有更深切的瞭解與注意。倘過於緊張,則對於有效一擊所需用之柔軟與對時間的良好判斷便不易獲得,隨時放鬆自己,並記住對時間的判斷是有效的攻擊支援武器。

出拳無需揮罱著手臂,才出拳,真正的動作該是放鬆肩膀肌肉,使前臂控制良好,在攻擊接觸至目標前的一瞬間,才緊張肌肉的。此種動作亦可使臂膀回復到正確的姿勢上。

肩膀的最高點,恰與自己所欲收集的目標在同一高度上,但是,倘若遇到較高的對手,亦不防抬起腳跟,以腳尖著地,出拳攻擊其頭部,此時肩膀則恰位於其下顎之水準上,一但攻擊對方胸口時出拳兩膝微曲些,使自己肩膀恰好位於對位胸口這同一上。

記住出拳時需利用撐腳,蹬地需由足膝腿腰背後所傳來的力量,運用全身的擺動力量,同時儘量減少避免無謂的動作,貫於拳上,用來打擊敵人,記住,腳下要蹬地。

出拳時,以兩腳的腳尖為軸,使身體旋轉,拳頭直拉由身體中心而發,而雙腿蓄勁于下,有時雙腿快速地跳趣三,四寸時會更易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自己的姿勢位置使然,必須以右拳攻擊對方時常可以左腳微向左踏一小步,只數寸距離來出拳,但需注間對方的踢腳。此種動作 ,可使出拳更具力量,友其是在距離頗遠之時。

當對方沖前而來時,判斷好時間是最重要的。信住,當進步攻時,雙腳不可在拳未攻擊前即著地,否則身體會停滯不靈,攻擊時腳後跟微抬,並向外展。保持兩腿微微彎曲,如此大腿的肌肉,像彈簧般隨時可動或踢起。移步時的步幅,距離需夠大以及于對方,出拳時需瞄準貫穿敵人的目標,儘量欺近對方。為確保勝利果,直擊與進步需連成一氣,協調良好。

步法向前移時,頭部應微向右側擺。對敵時永不畏縮或閉眼,嚴密地注視著對手的一舉一動,下顎貼好肩膀,緊密地收好。注意護好的範圍,與輔助的守勢,隨時防守全身的各部位,隨時保持後手防禦戒備,隨時後手跟前手協助前手攻擊對方。

連環攻擊

首先需知道的是:力量運用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一俱必須能善用其中之各個方式。

連環攻勢常意謂著快速的動作的連續,甚至在接觸對方前瞬間加速,至接觸為止,一拳出去,需在其至目標前,漸漸加快速度,至目標時猶有足夠的勁力貫穿敵人。一拳不僅僅是打在敵人身上,而是要貫穿於其身體——然身體不可因此而過份前傾。

下決心,盡全力予參手以任何能能之痛擊,務必使一下比一下更狼在西關拳擊裏,拳手所受的教訓是,如何出拳“貫穿對手”一一在接觸目標時,不獨保持原不的速度,甚而加速將力道貫入對方,使對方因而破勢,急劇地改變其姿勢。腕的彈力是打擊動作在最後攻擊至目標前一瞬間的加速力量,倘不做連環之攻擊,拳出去需能快速地收手而回。扭腰的動作可幫助出拳,收拳之速度。

身體的攻擊法

以前手攻擊對方身體既十分不效又可擾亂對方,化解對方之守勢。譬如,先虛晃一招佯攻其頭部後,再打其身體。拳雖然不重,倘打中對方胸口,或神經密集的地方,亦會使對方痛苦不堪。記住,身隨手動,意即,倘身隨手下沉,來攻擊對方身體,如此攻勢會較安全,效果亦更佳。身體落前,與雙腳恰成直角,前腳保持微微彎曲,而腿更為彎曲。身全一落下,向前有力地伸展出拳,攻擊對方的胸口,發拳微朝上,而絕非朝下,生護手上抬,置身體上,防住對方任何能可能的前手鉤拳,頭部下閃,以前手出出的拳來護遮。頭部需貼緊前手的手臂。

身子微向前晃,隨著左拳虛打一招,擊向對方頭部,誘開對方注意力,實則以右直拳攻擊其身體。微以左腳移前,得左腳仍保持在右腳之後,同虹配合著身子向左側傾,常可以此動作避開其多之攻擊,此時倘以右手出拳,拳既重對方又其難以應付,此外左拳則入置頭部的位置。

輔助訓練

在做完預定的攻防練習後,回復至原有的拳擊姿勢時,以腳尖做滑步練習步法數秒鐘,並可放鬆自己,此種方法,可于實際搏擊於練習之中。

發出極具威力之一拳之所有的秘密在於;時間的搭配良好,協調配合良好,與準確地攻擊目標。憑一小皮球練習出拳之準確度。

練習快速的右拳連續出拳,收拳時之距離恰可使出拳的勁道,到達最大即可,不必收拳過後。

十分重要的一點:在所有的手法中,手腳的配合均是手先腳而發的,銘記在心,手先腳發,時時不忘。

對右手直拳的防禦法

以十的例子均是右腳居前時,防禦對方右手直擊的方法。

使左拳隨時準備先對方,微將之抬高些,並在身前晃此圓形動作,倘對打來,身微向左傾,立發左原反擊其腰部或前臂處,如此不需要多大力即可擋開對方的右拳重擊,此時,倘不願放過對方的話,猶可對嚴曆的右主手拳痛擊對方臉部,乃至於身體,如此對方不但失去平衡也至全列防禦之劣勢。

身晃向左側,以右足踏前欺進對方,然後以右拳施于對方嚴曆的一擊,打其臉部或身體要害。

身晃向右側,以右足踏前欺進對方,然後以左拳攻擊其身體。或以右拳擊其臉部。

向後閃身,然後快速地向前予還擊。

前手攻擊之後,常需快速地收拳,立即回復到原有之正確防禦姿勢上。變化各種不同的攻擊對方頭部與身體之方法。

前刺拳

前手刺拳可謂一試探性的攻擊,前刺拳為一放鬆,自然的輕刺動作,為其他打擊法的基礎,動作勿寧說是似鞭擊的動作而不化險為夷棒打的動作.

前刺拳的優點是,身體平衡不易亦,為既可守,又可攻的利器,在攻擊時前手刺拳常可誘使對方失卻平衡,以為重擊對方而鋪路的。用來防禦時刺拳常可有效地阻止對方的攻擊,頻頻急劇地滑步晃閃身子,在對外正欲向自己發出一拳的當時快速反應地一拳刺打在對方臉上,令對方來個措手不及,倘若右刺拳使用正的話,可謂一智慧勝過蠻力的技巧型的拳手,刺擊除需技巧與敏銳的動作外,快速與欺敵亦是不可或缺的,有一點需深油料作物銘記在心;最糟的莫過於一記速度太慢的刺拳。

有一點十分重要:在發出一拳前手刺擊後.需立即收拳回復到原有的準備位置,隨時預備繼續反擊對方,或保護自己,防禦對方之的反擊。

刺拳的動作是橫彈而出的而非推出的動作,收拳時位置需要高些,保持拳的位置,以彌補後手防禦上之缺失散失,手臂放鬆,收拳時下沉再回身體,並需猛力拉回之動作,此點十分重要。

無庥何時發刺拳,下鄂均得收與肩貼近,以肩來屏障保護。

所有的打擊,連前刺在內,勁力均是由身體向外而發的,前刺拳之動作是由肩而出之連續螺旋般形狀。最好前刺拳發時不止一拳,常常第二記前刺拳會有更在的機會命中對方,倘若第一拳極為簡捷的話,此外,第二拳刺擊,亦可z彌補因第一拳換誤之破勢。自然,刺拳能因勢發愈多愈佳。

有斷地練習刺拳,直至能輕快,放鬆自然地發拳為止,肩膀與手臂隨時保持放鬆狀態,與出拳之準備,在使刺拳動作快速有勁,自然而然,才需長時間勤奮不懈這努力,準確性是刺拳之最重要的點。發間愈直愈佳。倘若無法擊中對方之頭或身體,則不妨攻擊其手臂。適時對方採取守勢,並一步一步地加在步伐,貼近對方,令對方一無喘息的機會。

前手插拳:也就是詠春拳的標指。

一如劍術家的劍般,前手插拳掌給敵人的威脅是經常駐機構不斷的,它的動作一如擊劍中的刺拳般,以手指做劍尖,主要的攻風吹草動目標是對方的眼睛。

插掌是所有的手法中攻風吹草動距離最長,也就是速度最快的一種,譬如說一刺插對方的眼睛並不需多大的力氣,然標指之主要在:善把出招之時機,既准又快,方可恥下場有效地攻擊敵人,因此,與其他手法相同,練習插掌從對敵準備姿勢上開始,無需其他之動作,由身體快速而發,再閃電般回復到原對敵姿勢,動作像眼鏡蛇般,只能覺得卻不能見及。

插掌,無論是連環而出,或是單獨而出,均是利用彈出之動作,而非推出的動作,除非插掌速度夠快,對方常常會避開單插掌之攻擊,但是連環地攻擊時,通常甚易使對方中招。令對方無法遁逃,前手插掌,為最要效之攻擊武器之一尤其在防禦時為然,招式需練至十分精練方可。

由於插掌的動作是刺拳而出,而非純用蠻力,它的動作正像拍蒼蠅般準確是最重要的條件。

補助訓練

練習插掌之動作使之更為厲害,鋒利,儘量在精神抖擻時練習,免得在身體疲憊不堪時,使粗糙笨拙的動作與原有之輕巧,靈活動作相混,在技巧練習後,再做耐力訓練,

將前手直拳之文章重讀一遍。

後手直拳攻擊身體

以後手直擊身體之拳勁甚強,常用來反擊對方或配合前手假動作而發,與前手刺拳相仿,身體隨著拳閃動,仍需保持良好的防禦,可因身體扭轉向前過前腳來獲得更大的力量,可以十分有地用來降低對方之防禦效果,用來對付身長較高的人也;較有效些,

直拳不妨經常反復地使用,倘若時間取准,發招出拳正確,此拳之威力極大。也較其他的手法安全些,因為收拳時身俯伏之緣故,使用此拳的機會極我,倘若對方用另一手發拳,則必暴露出你後之一面。此時為右直拳反擊之最佳時機。

前手微向上置,手掌伸開,肘朝下,以防禦對方之後手,頭部則緊位於出拳的手臂的下,受到妥善的保護。

對付一介對手,以後手護其臉,以前手攻擊自己之頭部,不妨經常使用此拳反擊,

攻擊時必須有穩固的下盤。如皮此亦可能減少自己的靈活性,

以後手直拳攻擊敵人身體:以前手虛擊對方之頭部,並誘使之以前手反擊,或者是,等時機待對方先行出拳。

阻擋對方之後手直擊身體之攻擊,只要把前手貼置自己身前即可,同時,肩膀上抬,以免對方連續攻擊。

擺好對敵之椿步,嚴密戒備之姿勢,後拳握置顎下,離胸部的一、二寸之距離,當前手出拳攻擊時,因為扭腰身轉之動作,使得後拳比原來之位置後移了四,五寸的距離,此後移,並非拉因之動作,而是手隨腰轉,然後以此後拳拳攻擊出西洋拳擊中最具威力的一拳。

出拳之方式與幾乎是與一直線而出的刺拳頗為相仿,然後手交叉拳勁遠較拳刺拳為重,扭腰的動作也較大,在任何的重拳出拳動作中,身體的骨骼結構常是排一線的,以形成身體之強固的一面,良好地支持身體之重量,並自由地運動肌肉,推動身體向前,產生極具威力的一擊。

十分重要的一點是,使後肩與後腳踵之旋轉連成一氣,動作是以身體之前半而為轉軸,以前腳支援身體旋轉,使身體之另一側可以自由無疑地轉動,發出具有威力的一擊,此種動作的原理就像猛然關上門一樣。記住,交叉拳的發招的秘訣在運用前半面之身體為轉軸,後身體之另一側能自然地旋轉,無論在出拳,或躲閃上均甚有助益。

使拳能放鬆,自然地發出,在剛出拳之刹那,臂膀之肌肉絕不可緊張,肌肉緊張的動作需在拳剛擊至目標時才產生的,。由此最後一瞬間之握拳,捏緊之動作,迸出力量貫通目標,拳之勁道大小全緊於速度與對對方動作之動作之良好的時間判斷之上,需記住運用後腿蹬地所生的反作用力。

 

雙手隨時保持適當之位置,特別注意一點,前手出拳時凰手決不可無謂地下垂,需能手在那,拳就從那兒發,能常是由對敵之戒備姿勢發拳攻擊,出拳時快速無任何準備之動作,也就是說絕不先抬高手,或收手再發拳之情形,肩膀向上屈靠,以保護自己之下顎,同時下顎亦需向下,後手出拳時常是由其“休息位置”,在胸部或身體直接發出的,通常是在肩旁發拳。

當後手出拳時,前手臂應貼近身體以資保護,此一動作不僅可防意料中的對方的反擊,且可迅速地以前手還刺擊對方,所謂的連續攻擊。切記,一拳出時,另一拳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tialart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