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8324_551427294952002_770659205_n  1463085_383552618447735_775201094_n  1380214_525109890916853_1420061845_n1383468_541646815914063_1883571351_n308867_279806368722157_2142112776_nb1f98a276ddeb526283633c9602ac3c6_n38076_132284936807635_630591_n299261_258370807532380_1340673468_n1456583_647607265278965_470948166_n.jpg202370371

嚴鏡海.jpg Steve_Golden.jpg

302921_251852481517546_646771323_n 302956_268438353192292_1172294644_n  309475_251852558184205_1309269252_n 376037_279806342055493_1853741148_n 529611_404573549578771_61943533_n  

 

944528_340017606130322_827533608_n.jpg 1003311_341903702608379_1994025652_n.jpg 1006293_342292475902835_557317358_n.jpg 1016329_339654729499943_1529722016_n.jpg 1069271_341261786005904_1222936255_n.jpg 1069328_340479322750817_2047267487_n.jpg 1069424_340879116044171_845632539_n.jpg 1240529_372485539550195_83093861_n.jpg  1463549_396713320460750_1659069694_n.jpg 

 

184928_10150112501129076_839799075_6167548_5374567_n.jpg  408007_342337809114335_100000143555265_1568845_1706861794_n.jpg  318361_290883910926392_100000143555265_1370079_674697121_n.jpg  

   bruce_reading.jpg      111.JPG    

什麼是振藩功夫(Jun Fan Gung Fu),可以從兩個方面概述如下:

一、振藩功夫是在振藩國術館中傳授的道館式李小龍武技體系。

2009_12_20_47190_10447190.jpg
李小龍中文本名李振藩:

因李小龍出生在美國三藩市,龍父李海泉取“振藩”一詞,有“名震三藩市”之本意,

延伸開來,又有“龍的傳人威震藩邦、揚威海外”之寓意,而“Jun Fan”一詞,則是

李小龍中文本名“振藩”的粵語式英文拼音。

1248835539508_de3703a2cf.jpg

當年,亦即上世紀1962年~1967年,李小龍將他在美國所開設的三所武館均以自己的

中文本名來命名,稱之為“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Fu Institute,直接意譯,

也可譯為“振藩功夫館”),因此,李小龍在館中所傳授的武技,亦順理成章的統一名

之“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 )。

 tao of jeet kune do.JPG  jeet.JPG

1967年,當李小龍正式創立截拳道(JEET KUNE DO),並自當年四月在其私宅後院

試點教學始,正如黃錦銘師傅所說:“李小龍在他的一生中並沒有向很多人真正傳授或

談論過截拳道”[注一],換言之,截拳道在李小龍生前一直處於秘密傳授狀態,只有極

少數由李小龍師祖親自在“振藩國術館”挑選的精英,有機會不同程度的跟隨李小龍進

行試點訓練!

training.jpg   hj.bmp
                                               (李小龍與黃錦銘)

如黃錦銘、依魯山度、李愷、傑瑞·泡蒂特、理查·巴斯蒂羅、木村武之等

。簡言之,按照李小龍規定,當年“振藩國術館”只傳授綜合性的振藩功夫,館中學員

均屬於李小龍所劃分的業餘和半專業型學員,面對的主要是那些不以武術為專業發展的

社會人群,健身、修心、自衛為其主要教學目標。

brucejesse.jpg 1249611122780_e39b70de0377a7a92f4d776a90c60c70.jpg
             (李小龍與傑西葛洛佛)                                   ( 李小龍與木村武之)

從歷史角度看,振藩國術館傳授的振藩功夫及其採用的八級進階傳播模式,應該是中國

功夫首次以現代道館式中國功夫在海外連鎖傳播的革命性實踐。如果不是當年李小龍投

身電影事業,從更高的層面去發揚中國功夫和東方文化精神,按照李小龍六十年代初期

的長遠發展計畫,以道館式振藩功夫為教學訓練主體的“振藩國術館”模式,將在全美

全面開花,而其總部將是一座樓高五、六層的壯觀功夫大廈。

2009879398253.jpg  20098793539214.jpg
(李小龍與李凱)

格洛弗等人,還是後期經李小龍一手挑選,精心培養的後院截拳道小班弟子們,都已經

成長為振藩功夫和截拳道國際傳播的權威導師,為李小龍文化和截拳道火種的世界燎原

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黃錦銘、依魯山度、李凱、理查·巴斯蒂羅還先後入選世界權

威武刊《黑帶》雜誌黑帶群英殿,為中國功夫和振藩截拳道界在世界武壇爭得了無上榮光。

20098794218304.jpg  gurodan4.jpg
(李小龍與丹‧伊魯山度)

 

二、振藩功夫就是李小龍在創立截拳道之前所確立的個人武術體系的統稱。

根據其歷史發展,可以劃分為早期西雅圖振藩功夫(振藩國術,又稱李氏改良詠春)

——中期奧克蘭振藩功夫——後期洛杉磯振藩功夫(振藩拳道,亦是截拳道早期實

體基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較完整的體現了李小龍武學思想及其技藝體系—

—前截拳道時期——的演變和發展歷程。在這三個發展階段中,雖然李小龍傳授的

武技都統稱為振藩功夫,但還是有相當進步性差異的,儘管李小龍“精簡、直接、

不拘於傳統”的武學核心理念在振藩功夫的三個發展階段一以貫之,但技術和訓

練體系的變化,則經歷了從單一武技到綜合武技的革命性銳變,因此,從表面上

看,“如果一個人觀察李小龍武學體系演變的全過程,他會發現一個逐步變化的

體系,但如果只觀察始末兩端的話,他或她就會發現兩個不同的格鬥體系。比如

,如果事先不瞭解截拳道,人們可能認為李小龍在西雅圖的學生與洛杉磯的學生

從師與不同的人,甚至學的是不同的武術門派”。

 
JKDNucleous.jpg 
                                           (灰色上衣為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

1996年元月,在由李小龍夫人琳達、“龍女”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伊魯山度、

黃錦銘、李凱等13位李小龍親傳門徒在西雅圖召開的聚會上,經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提議,

為了能完整的體現李小龍武道哲藝體系,同時也為了避免名稱和概念的混淆,李小龍教

育基金會將早中期的李小龍武術體系振藩功夫和後期的截拳道統一命名為“振藩截拳道

(JUN FAN JEET KUNE DO)。在這裏,李小龍教育基金會統一命名“振藩截拳道

,並非要消除振藩功夫和截拳道二者之間的差異,或有意圖將它們合而為一。事實上

,作為獨立的李小龍武學階段性發展成果,振藩功夫仍然是振藩功夫,截拳道仍然是截

拳道。統稱“振藩截拳道”的目的,除前述兩點之外,一個更重要目的,在於團結所有的

不同時期的李小龍弟子,正本清源,以李小龍當年原傳的武道哲學和教學原則為根本,

在保證李小龍武學體系傳承純潔性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後學者自我發現與自我發展,以

避免或消除那些將自己另有所學或發展的東西,隨意演繹、當作截拳道來傳授,導致截拳

道面目全非、甚至與李小龍武學理念背道而馳的做法。

09090614495fcff8b843930b58.jpg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

以下為李小龍中後期振藩功夫的基本技藝體系構成:

1、振藩功夫的技法結構(理論基礎是李小龍的“四大範圍”說)

<1>、拳法與上肢攻擊技法;


<2>
、踢法與膝撞技法;


<3>
、關節技(關節擒鎖技法);


<4>
、絞技(窒息與扼殺技法);


<5>
、摔法與地戰技法(纏摔與地面扭打、投摔、絆摔、掃摔技法等)。



2
、振藩功夫的MMA式綜合格鬥技藝體系結構(理論基礎是李小龍的“全面適應”說)

<1>、詠春拳(振藩);

pic182.JPG  bioda2.jpg

<2>、功夫(振藩)
4dd370421801b8329113c667.jpg unbenannt2.bmp
<3>、西洋拳击(振藩);
2qjzs5f.jpg   foto_62.jpg

<4>、踢拳(振藩);
47_2886_327fd1434f033c7.jpg  bruce lee jkd.jpg

<5>、擒拿;
090425164456c6bc72c417d3db.jpg  essay11.JPG

<6>、振藩武器。
1203e48qcd7a.jpg  takybruce.jpg

1967年,以上体系內容成為李小龍初創截拳道的實體雛型基础。

51852d958d86635654fb963a.gif 
bruce e i 5 allievi.gif

一、初始階段(PRIMITIVE STAGE,部分性)

這是最初的階段,即一個人對格鬥藝術毫無所知的階段。在格鬥中,他只是簡單地

本能阻止進攻和反擊,根本不去想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當然,他所採用

的方法並不可能是所謂的科學方法,然而卻是真正他自己的方法,他的攻擊和防衛

方法是自然流暢的。

1.jpg 

二、複雜精練化階段(THE SECOEND STAGE,流動性)

這個階段是一個人開始格鬥訓練的階段。師傅用不同的方法教他阻止攻擊和進行攻

擊,以及各種踢腿方法、站立方法、呼吸方法、思想方法――毫無疑問的他已獲得

有關格鬥的科學知識,但遺憾的是,他最初的自我和自由感已經消失,他的行動不

再隨意於自己,他的思想會集中在對不同動作的計算分析上。更糟的是,他可能在

這方面形成了認知束縛,局限於有限的技術動作,而將自己排除在無限變化的現實

之外。

2.jpg 

三、返樸歸真的階段(THE THIRD STAGE,空)

經過數年嚴格訓練和實踐體驗之後,他意識到功夫不是什麼特殊的東西,也不是要

固定執行的思想和行為。他開始認識到格鬥中自己與對手的關係一如流水滲透般―

―只要對手有任何細微的破綻,立刻就會滲透攻入。這並不是盡力去做而是無意識

的,就象水在流動中遇縫即進一樣。在這個階段,他所有的經典的或傳統的技術以

及基本拳式將減至最少,他能超越勝負,他能自由發揮而不受限制。

3.jpg 

而當年,李小龍為振藩國術館制定了八個級別的以武入哲,返樸歸真式的“沒有級

別的等級制度”,作為振藩功夫和截拳道學員的統一評定標準,這個級別制度,正

是李小龍將“武術三階段說”賦予實踐的具體設計。至今,伊魯山度和黃錦銘等師傅

仍然在他們的振藩功夫和截拳道教學與資格認證體系中執行此制度。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當採訪李小龍的《黑帶》記者詢問李小龍的功夫體系是否存在如同

空手道或跆拳道那樣的晉級升段級別系統時,李小龍對“振藩國術館”八個進階級別作了

如是闡釋:

 

“在傳統功夫中沒有——然而,我們用特定的方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等級制度。事實上

(他的眼睛中開始閃發出銳利的光芒),我應該說是一種沒有級別的等級制度。第一級

為一個空白圓圈,這象徵原始的自由無羈狀態。第二級是用綠、白二色陰、陽箭頭曲

線環繞綠、白二色的太極圖。第三級以紫色和白色代表陰陽。第四級是灰色和白色。

第五級是紅色和白色。第六級是金黃色和白色。第七級是紅色和金黃色,這是我們

振藩國術館的標誌。第八級也是最高的,是一個空白圓圈,返樸歸真回復到原始

狀態。換句話說,所有前面所講的等級都只是用於清除糟粕”。

 

由此可見,振藩國術館的級別制度與空手道、跆拳道之段位級別制度,有著截然

不同的發展理念。雖然李小龍認同級別段位元系統的確立是武術科學普及的一大

創舉,有著種種優點,但是,事實上,李小龍當年曾嚴厲批評過那些過份注重以

段位、腰帶顏色、學習年限等來嚴格區別修習程度及其在特定門派地位等級的作

法,他認為那樣易於使升入一定段位的人自滿而導致劃地自限,使得後學者對於

前輩師範過分盲從,更為嚴重的是很可能導致該門派武術,從初創的生動活潑,

不斷走向自我封閉, 逐漸形成一種狹隘的“圈子文化”和一種非流動性的思想和

行動上的“傳統”,從而凝固其本真的進步性和開放性。因為在此種“傳統”中,

圈內人更多關注和維護 的是級別系統的唯我獨尊的排他性,而非格鬥科學本身

的創新和無止境的追求。因此,李小龍曾一針見血的指出:“過份注重一門一派

的武術家非但不肯直視問題關 鍵之所在,反而易盲從於所附會的形式及固定的

招式上,從而愈陷愈深,以至達到不可自拔之地步”,“許多武術家常系盲目地

接受其老師所傳授的,結果造成成了 其行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應

自是依循著已定的模式,使其心靈更加限制與狹窄”。

 

當年,李小龍雖然在振藩國術館中採用了級別系統,但是,他絕不過分延伸其

自我發現和教學資格認證之外的作用,同時嚴把品質關,絕不輕易授予學員較高

級別。在李小龍生前,能夠獲得李小龍親自簽發的三級助教證書的親傳弟子,

僅僅只有三人,而能夠獲得由李小龍親自簽發的最高證書者,僅木村武之師傅

一人,但也只是最早期的振藩國術五級證書。對於李小龍來說,賦予段位級別

過多的含義是沒有必要和作繭自縛的。為此,他經常說:“黑帶,只是用來捆住

褲子”。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在保持級別制度精神激勵和科學規範的考核優點之外,

李小龍為振藩國術館的級別制度注入了獨特的傳統道家和禪宗哲學思想,

以及與“武術三階段說”一脈相存的武學發展理念。從上面八個級別圖示的

排列和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李小龍當年制定的級別制度所蘊涵

的深厚武學文化意義

 

通過哲學化的圖形標誌,振藩國術館的級別發展,展示了一位學員在整個

以武入哲,返樸歸真的截拳道修煉過程中所處的動態發展狀態。它的主要

作用不僅是 用來對應證明學員在這個科學求真的體系中付出了多少,有

無教練資格,最重要的作用是,促進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不斷發現和理解

,對於武道之道的不斷追求和領悟。在截拳道中,一個人級別越高,就

越會發現自己無知,從而時時提醒自己不斷努力探求自己無知的原因,

時時倒空自己的茶杯,吸收有用的,摒棄無用的,孜孜求真,力求達到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無為而又無所不為的超然境界,返樸歸真

李小龍當年制定的八個級別標誌圖

object.jpg  

李小龍師祖和依魯山度師傅在訓練中。二人身上所穿,是李小龍六十年

代中期所設計的道袍。仿中國清朝以來傳統武術服飾設計,玄黑色、胸

前印有太極圖加雙迴圈箭頭的振藩功夫標誌。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0310)15-01-37].JPG BRUCE LEE 李小龍 GUNG FU JKD[(002187)15-02-52].JPG

1967年,洛杉磯“振藩國術館”的部分學員合影。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李小龍

為洛杉磯“振藩國術館”設計並實際推行的與級別系統配套的標準訓練套服

——其中有級別者的服裝是白色黑邊T恤配黑色訓練長褲。包括依魯山度師

傅(後排左一)在內胸前均為一級標誌。

chinese%20gung%20fu%20with%20bruce%20lee.jpg bruce lee fighting method.JPG

                 (基本中國拳法)                                             (李小龍技擊法)


至今存世,由李小龍親自示範技術並加以較全面理論闡釋的珍貴武學專書

,只有兩部。一是《基本中國拳法》;一是《李小龍技擊法》。前者主要

展現的是早期振藩功夫部分面貌;後者則是振藩拳道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踢

拳(振藩)技藝的較完整示範和圖解,亦體現了後期截拳道運動戰特色的

部分真貌,值得中國截拳道愛好者反復體驗。

301022_251852434850884_2085627797_n.jpg

--------------------------------------------------------
以上部分文章內容轉自以下網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tialart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